孝景本紀(jì)原文
:司馬遷
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竇太后。孝文在代時(shí),前有三男,及竇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乙巳,賜民爵一級(jí)。五月,除田半租,為孝文立太宗廟。令群臣無朝賀。匈奴入代,與約和親。
二年春,封故相國(guó)蕭何孫系為武陵侯。男子二十而得傅。四月壬午,孝文太后崩。廣川、長(zhǎng)沙王皆之國(guó)。丞相申屠嘉卒。八月,以御史大夫開封侯陶青為丞相。彗星出東北。秋,衡山雨雹,大者五寸,深者二尺。熒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間。歲星逆行天廷中。置南陵及內(nèi)史、祋duì祤yǔ為縣。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長(zhǎng)星出西方。天火燔雒陽東宮大殿城室。吳王濞、楚王戊、趙王遂、膠西王卬、濟(jì)南王辟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反,發(fā)兵西鄉(xiāng)。天子為誅晁錯(cuò),遣袁盎諭告,不止,遂西圍梁。上乃遣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qū)⒈D之。六月乙亥。赦亡軍及楚元王子蓺等與謀反者。封大將軍竇嬰為魏其侯。立楚元王子平陸侯禮為楚王。立皇子端為膠西王,子勝為中山王。徙濟(jì)北王志為菑川王,淮陽王余為魯王,汝南王非為江都王。齊王將廬、燕王嘉皆薨hōng。
四年夏,立太子。立皇子徹為膠東王。六月甲戌,赦天下。后九月,更以易陽為陽陵。復(fù)置津關(guān),用傳出入。冬,以趙國(guó)為邯鄲郡。
五年三月,作陽陵、渭橋。五月,募徙陽陵,予錢二十萬。江都大暴風(fēng)從西方來,壞城十二丈。丁卯,封長(zhǎng)公主子蟜為隆慮侯。徙廣川王為趙王。
六年春,封中尉綰為建陵侯,江都丞相嘉為建平侯,隴西太守渾邪為平曲侯,趙丞相嘉為江陵侯,故將軍布為鄃shū侯。梁楚二王皆薨。后九月,伐馳道樹,殖蘭池。
七年冬,廢栗太子為臨江王。十一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隸作陽陵者。丞相青免。二月乙巳,以太尉條侯周亞夫?yàn)樨┫?。四月乙巳,立膠東王太后為皇后。丁巳,立膠東王為太子。名徹。
中元年,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孫平為繩侯,故御史大夫周昌孫左車為安陽侯。四月乙巳,赦天下,賜爵一級(jí)。除禁錮。地動(dòng)。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
中二年二月,匈奴入燕,遂不和親。三月,召臨江王來。即死中尉府中。夏,立皇子越為廣川王,子寄為膠東王。封四侯。九月甲戌,日食。
中三年冬,罷諸侯御史中丞。春,匈奴王二人率其徒來降,皆封為列侯。立皇子方乘為清河王。三月,彗星出西北。丞相周亞夫免,以御史大夫桃侯劉舍為丞相。四月,地動(dòng)。九月戊戌晦,日食。軍東都門外。
中四年三月,置德陽宮。大蝗。秋,赦徒作陽陵者。
中五年夏,立皇子舜為常山王。封十侯。六月丁巳,赦天下,賜爵一級(jí)。天下大潦。更命諸侯丞相曰相。秋,地動(dòng)。
中六年二月己卯,行幸雍,郊見五帝。三月,雨雹。四月,梁孝王、城陽共王、汝南王皆薨。立梁孝王子明為濟(jì)川王,子彭離為濟(jì)東王,子定為山陽王,子不識(shí)為濟(jì)陰王。梁分為五。封四侯。更命廷尉為大理,將作少府為將作大匠,主爵中尉為都尉,長(zhǎng)信詹事為長(zhǎng)信少府,將行為大長(zhǎng)秋,大行為行人,奉常為太常,典客為大行,治粟內(nèi)史為大農(nóng)。以大內(nèi)為二千石,置左右內(nèi)官,屬大內(nèi)。七月辛亥,日食。八月,匈奴入上郡。
后元年冬,更命中大夫令為衛(wèi)尉。三月丁酉,赦天下,賜爵一級(jí),中二千石、諸侯相爵右庶長(zhǎng)。四月,大酺。五月丙戌,地動(dòng),其蚤食時(shí)復(fù)動(dòng)。上庸地動(dòng)二十二日,壞城垣。七月乙巳,日食。丞相劉舍免。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綰wǎn為丞相,封建陵侯。
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動(dòng)。郅將軍擊匈奴。酺五日。令內(nèi)史郡不得食馬粟,沒入縣官。令徒隸衣七緵zòng布。止馬舂。為歲不登,禁天下食不造歲。省列侯遣之國(guó)。三月,匈奴入雁門。十月,租長(zhǎng)陵田。大旱。衡山國(guó)、河?xùn)|、云中郡民疫。
后三年十月,日月皆食赤五日。十二月晦,?léi。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貫天廷中。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遺詔賜諸侯王以下至民為父后爵一級(jí),天下戶百錢。出宮人歸其家,復(fù)無所與。太子即位,是為孝武皇帝。三月,封皇太后弟鼢fén為武安侯,弟勝為周陽侯。置陽陵。
太史公曰:漢興,孝文施大德,天下懷安,至孝景,不復(fù)憂異姓。而晁錯(cuò)刻削諸侯,遂使七國(guó)俱起,合從而西鄉(xiāng),以諸侯太盛,而錯(cuò)為之不以漸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機(jī),豈不以謀哉?
景帝即位,因脩靜默。勉人於農(nóng),率下以德。制度斯創(chuàng),禮法可則。一朝吳楚,乍起兇慝。提局成釁,拒輪致惑。晁錯(cuò)雖誅,梁城未克。條侯出將,追奔逐北。坐見梟黥,立翦牟賊。如何太尉,後卒下獄。惜哉明君,斯功不錄!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zhǎng),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西漢史學(xué)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fā)奮繼續(xù)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shí)創(chuàng)作了中國(guó)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rèn)為是中國(guó)史書的典范,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shí)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zhǎng)達(dá)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y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guó)策
- 三國(guó)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jì)
- 夢(mèng)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