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蘆衣順母
元代:郭居敬
原文:周閔損,字子騫,早喪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損,以衣蘆花。父令損御車,體寒,失紖。父察知故,欲出后母。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母聞,悔改。
詩贊: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賢母在,三子免風霜。
譯文:春秋時期魯國的閔損,字子騫(孔子的弟子,以德孝著稱),幼年時母親就死了。父親續娶了后妻,后母又生了兩個兒子。(冬天)繼母給兩個親兒子穿著用棉花填絮做的冬衣,因為厭棄閔損,給他穿用蘆花填絮的“綿衣”。一天,父親出門讓閔損駕御馬車,閔損因身體寒冷發抖,將韁繩墜落地上(因此被父親鞭打,打破棉衣發現蘆花)。父親得知閔損受到虐待后,要休掉后妻。閔損求父親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孩子受冷;趕走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繼母聽說,立即悔恨知錯,從此改過。
詩贊: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賢母在,三子免風霜。
譯文:春秋時期魯國的閔損,字子騫(孔子的弟子,以德孝著稱),幼年時母親就死了。父親續娶了后妻,后母又生了兩個兒子。(冬天)繼母給兩個親兒子穿著用棉花填絮做的冬衣,因為厭棄閔損,給他穿用蘆花填絮的“綿衣”。一天,父親出門讓閔損駕御馬車,閔損因身體寒冷發抖,將韁繩墜落地上(因此被父親鞭打,打破棉衣發現蘆花)。父親得知閔損受到虐待后,要休掉后妻。閔損求父親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孩子受冷;趕走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繼母聽說,立即悔恨知錯,從此改過。
郭居敬
郭居敬(?-1354),字儀祖,元尤溪縣廣平村(今大田縣廣平鎮)人,中華孝典《二十四孝》編撰者,著有《百香詩》。
郭居敬,尤溪八都小村人,篤學好吟詠,詩文不尚富麗。性篤孝,事親左右,承順得其歡心。既沒,哀有過而與禮稱。嘗摭虞舜而下二十四孝行之概,序而為詩,用訓童蒙。時虞集歐、陽玄諸名公,欲薦于朝,敬力辭不就。因喻子弟曰:“昔周公有戎狄之膺,孔子嚴夷夏之防。吾既不能挽江河以洗腥膻,奈何受其富貴哉?”終身隱居小村,以處士稱。其所居號秀才灣焉。
郭居敬的貢獻是將中國流傳深遠的虞舜以下至宋代孝子孝行的故事進行增刪,配以圖畫和五言絕句,編成《全相二十四孝詩選》簡稱《二十四孝》,書中故事通俗易懂、情節感人,詩句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十分適合兒童和普通百姓閱讀。
《全相二十四孝詩選》刊行后,得到廣泛流傳,成了元明清以來兒童的啟蒙教材、一本廣受歡迎的宣揚中華文化精神核心的經典,而且傳播到日本、朝鮮、韓國、新加坡、越南等周邊國家,成為其國民“孝”行教育的教材。郭居敬是一位影響世界文化的歷史名人。
作為一部數百年來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的重要書籍的撰輯者,郭居敬值得后人好好研究。但令人遺憾的是,對于祖先的事跡和信息,如今的郭姓后人知之甚少,生活痕跡更是難以尋覓;史籍對郭居敬的生平事跡記載也僅寥寥幾筆。近年來,尤溪縣大力整理、挖掘以朱熹、郭居敬為代表的孝文化,孝文化成為尤溪弘揚傳統優秀文化中使用最廣泛的文化元素之一,2012年還出版了《全相二十四孝詩》《孝文化郵冊》等。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