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迎香穴
:佚名
上迎香,經外穴名。出《銀海精微》。別名鼻通、鼻穿、穿鼻,位置缺如。近代定位在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鼻唇溝上端處。布有篩前神經,滑車下神經,眶下神經分支和面動、靜脈。主治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鼻旁竇炎,鼻息肉,爛弦火眼,感冒頭痛等。沿皮刺0.5-1寸。
類屬:中醫腧穴。
類別:經外奇穴。
出處:元代《銀海精微》。
穴名釋義
穴在鼻部,手陽明大腸經迎香穴之上方,故名。
別名:鼻通、鼻穿、穿鼻。
定位取穴
在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鼻唇溝上端處;正坐仰靠取穴。
局部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 提上唇鼻翼肌。布有篩前神經,滑車下神經,眶下神經分支和面動、靜脈。
功效
清熱散風,宣通鼻竅。
主治病癥
單純性鼻炎,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鼻旁竇炎,鼻衄,鼻息肉,嗅覺功能障礙;慢性結膜炎,爛眼弦,暴發火眼,迎風流淚,淚囊炎;感冒,頭痛,鼻塞;口眼歪斜,頭面疔瘡。
操作
向內上方斜刺0.3~0.5寸;可灸。
臨床應用
1.治久流冷淚∶上迎香,天府、肝俞;有疏肝宣肺的作用。
2.治鼻塞鼻淵∶上迎香,印堂、合谷、肺俞;有宣通鼻竅的作用。
文獻摘錄
《針灸學簡編》∶在鼻唇溝上端盡處。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