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穴
:佚名
天泉,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天溫。屬手厥陰心包經。在臂內側,當腋前紋頭下2寸,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或于曲澤穴上7寸取穴。一說在“腋下3寸”(《針灸大全》)。布有臂內側皮神經,肌皮神經和肱動、靜脈肌支。主治咳嗽,心痛,胸滿,脅脹,臂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取穴方法】該穴位于人體的臂內側,當腋前紋頭下2寸,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
【解剖】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有肱動、靜脈肌支;為臂內側皮神經及肌皮神經分布處。
【主治病癥】
1.循環系統疾病:心絞痛,心動過速,心內膜炎;
2.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肋間神經痛,膈肌痙攣;
3.其它:支氣管炎,上臂內側痛,視力減退等。
【人體穴位配伍】配內關穴、通里穴治心痛、心悸;配肺俞穴、支溝穴治咳嗽、胸脅痛;配俠白穴、曲池穴、外關穴治上肢痿、痹、癱、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別名】天溫穴,天濕穴。
【穴義】心包經的下行經水在此大量氣化。
【名解】
1)天泉。天,天部也。泉,泉水也。該穴名意指心包經的下行經水是從高處飛落而下。本穴物質為天池穴傳來的地部溫熱經水,由天池穴上部傳至本穴時是從高處落下,氣血物質如同由天而降,故名。
2)天溫。天,天部也。溫,溫熱也。天溫名意指心包經的下行經水向經穴外部傳遞溫熱之氣。
本穴物質為天池穴傳來的溫熱經水,在由上部經脈飛落下至本穴時向外大量散發溫熱水氣,故名天溫。天濕名意與天溫同,濕指心包經經水下行時散發大量水濕。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下行的溫熱經水及經水外散的溫熱水氣。
【運行規律】經水循心包經下行并向天部散發水氣,天部的溫熱水氣散熱后冷降為水液亦循心包經下行于曲澤穴。
【功能作用】散熱增濕。
【治法】寒則先瀉后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