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谷穴
:佚名
前谷,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陽小腸經。滎(水)穴。在小指尺側,第五掌指關節前方,掌指橫紋端凹陷處,赤白肉際,握拳取穴。一說“在手小指外側,第二節紋頭”(《針灸集成》)。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指背神經及指掌側固有神經,及有自尺動、靜脈的指背動、靜脈。主治熱病無汗,頭痛項強,耳聾,耳鳴,目赤,鼻塞,咽痛,痄腮,產后無乳,手指麻木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取穴方法】前谷穴位于人體的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指掌關節)前的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
【解剖】 有指背動、靜脈;布有尺神經手背支。
【主治疾病】 頭痛,目痛,耳鳴,咽喉腫痛,乳少,熱病。
【人體穴位配伍】 配耳門穴、翳風穴治耳鳴。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陽經所溜為“滎”。
前谷穴 滎穴,屬水
【穴義】小腸經氣血物質在此冷降。
【名解】
1)前谷。前,與后相對,指本穴氣血作用于人體的前面也。谷,兩山的中空部位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經氣在此散熱冷降。本穴物質少澤穴傳來的天部濕熱水氣,至本穴后其變化為散熱化雨冷降,所作用的人體部位為胸腹前部,故名。
2)小腸經滎穴。滎,極小的水流也。本穴氣血物質的變化為水濕之氣從天部散熱冷降歸于地部,冷降之雨如極細小的水流,故為小腸經滎穴。
3)本穴屬水。屬水,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氣血物質的運行變化為水濕之氣從天部冷降地部,表現出水的潤下特性,故其屬水。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由天部冷降后歸于地部。
【功能作用】降濁升清。
【治法】寒則點刺出血或補之,熱則瀉之。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