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的刮痧療法
:佚名
坐骨神經痛是指在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qū)內發(fā)生的疼痛,為常見的周圍神經疾病。本病多見于青壯年,男性較多,臨床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類。
坐骨神經痛發(fā)病多為單側。先常有腰部僵硬不適感,在步行或活動時腰及下肢可出現短暫疼痛,逐漸發(fā)展為劇烈燒灼或刀割樣疼痛,沿坐骨神經走行放射,可自腰、臀部直達大腿、小腿后外側及足外側部。疼痛呈陣發(fā)性加劇,夜問更甚。部分病人在體位改變或坐骨神經受到牽拉時常可誘發(fā)疼痛或使之加劇。
一、刮痧治療
(一)癥狀
本病多為一側腰腿部陣發(fā)性或持續(xù)性疼痛,主要癥狀是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及足部放射性、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行動時加重。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跟腱反射減弱。
(二)治法
(1)選穴 腎俞、氣海俞、腰3~5夾脊、次髂、秩邊、環(huán)跳、阿是穴。(見圖2-16-1)
(2)定位 腎俞: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氣海俞:在腰部,當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夾脊:在背腰部,當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兩側,后正中線旁開0.5寸。
次髂:在骶部,當髂后上棘內下方,適對第二骶后孔處。
秩邊: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
環(huán)跳: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骨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
(3)刮拭順序 先刮腰部腎俞、氣海俞、腰3-5夾脊、次髎,再刮臀部 的秩邊、環(huán)跳、阿是穴。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適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腎俞至氣海俞,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然后刮拭背部腰3-5夾脊和次髎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最后刮臀部的秩邊、環(huán)跳、阿是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重刮,出痧為度。
二、病例
金某,男,38歲。患者于2年前深秋夜問下水捕魚,翌日返家后自覺惡寒,腰背酸痛,下肢發(fā)涼、麻木,遂服祛痛片并臥于熱炕以求緩解。當日下午突然感右下肢自臀部沿股后側至小趾燒灼樣劇痛,屈伸不利,經某醫(yī)院診斷為坐骨神經痛。經服激素、中藥等治療,病情未減輕。每因受涼而疼痛加劇,故求刮痧治療。舌淡苔薄白,脈弦緊。取腎俞、氣海俞、腰3-5夾脊、次髂、秩邊、環(huán)跳、阿是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療,每周2次。2周后,下肢發(fā)涼、麻木癥狀減輕。繼續(xù)治療2個月后,腰背酸痛,下肢發(fā)涼、麻木癥狀明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