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古人按語說:“敵勢全勝,我不能戰(zhàn),則:必降;必和;必走。降則全敗,和則半敗,走則未敗。未敗者,勝之轉(zhuǎn)機也。如宋畢再遇與金人對壘,度金兵至者日眾,難與爭鋒。—夕拔營去,留旗幟于營,豫縛生羊懸之,置其前二足于鼓上,羊不堪懸,則足擊鼓有聲。金人不覺為空營,相持數(shù)日,乃覺,欲追之,則已遠矣(《戰(zhàn)略考》·南宋 )。可謂善走者矣!”
敵軍處于全面優(yōu)勢的態(tài)勢,一方軍對無法戰(zhàn)勝敵人,只有投降、講和或退卻三條出路。投降就是徹底失敗,求和屬于半敗,退卻則未必失敗。未必失敗就有可能找到勝利的轉(zhuǎn)機。
如南宋將領(lǐng)畢再遇與金兵對壘,有一天晚上,他拔營撤退,旗幟照常留在營內(nèi),并預(yù)先把一些活羊吊起來,把它們的兩只蹄子放在鼓面上。羊受不了倒懸的痛苦,掙扎中兩只前蹄便頻頻擊打在鼓面上發(fā)出響聲-----懸羊擊鼓。金兵沒有察覺宋軍撤走了,幾天后才發(fā)現(xiàn)宋軍的營地空了,這時宋軍早已遠去了。這可以稱得上是善于退卻的了。
參考資料:1、 佚名.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7038.htm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