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紀八原文
宋代:司馬光
起旃蒙赤奮若,盡著雍執(zhí)徐,凡四年。
孝惠皇帝下永興二年(乙丑,公元三零五年)
夏,四月,張方廢羊后。
游楷等攻皇甫重,累年不能克,重遣其養(yǎng)子昌求救于外。昌詣司空越,越以太宰颙新與山東連和,不肯出兵。昌乃與故殿中人楊篇詐稱越命,迎羊后于金墉城。入宮,以后令發(fā)兵討張方,奉迎大駕。事起倉猝,百官初皆從之;俄知其詐,相與誅昌。颙請遣御史宣詔喻重令降,重不奉詔。先是城中不知長沙厲王及皇甫商已死,重獲御史騶人,問曰:“我弟將兵來,欲至未?”騶人曰:“已為河間王所害。”重失色,立殺騶人。于是城中知無外救,共殺重以降。颙以馮翊太守張輔為秦州刺史。
六月,甲子,安豐元侯王戎薨于郟。
張輔至秦州,殺天水太守封尚,欲以立威;又召隴西太守韓稚,稚子樸勒兵擊輔。輔軍敗,死。涼州司馬楊胤言于張軌曰:“韓稚擅殺刺史,明公杖鉞一方,不可以不討。”軌從之,遣中督護汜瑗帥眾二萬討稚,稚詣軌降。未幾,鮮卑若羅拔能寇涼州,軌遣司馬宋配擊之,斬拔能,俘十馀萬口,威名大振。
漢王淵攻東贏公騰,騰復乞師于拓跋猗?,衛(wèi)操勸猗?助之。猗?帥輕騎數(shù)千救騰,斬漢將綦毋豚。詔假猗?大單于,加操右將軍。甲申,猗?卒,子普根代立。
東海中尉劉洽以張方劫遷車駕,勸司空越起兵討之。秋,七月,越傳檄山東征、鎮(zhèn)、州、郡云:“欲糾帥義旅,奉迎天子,還復舊都。”東平王楙聞之,懼;長史王修說楙曰:“東海,宗室重望;今興義兵,公宜舉徐州以授之,則免于難,且有克讓之美矣。”楙從之。越乃以司空領(lǐng)徐州都督,楙自為兗州刺史;詔即遣使者劉虔授之。是時,越兄弟并據(jù)方任,于是范陽王虓及王浚等共推越為盟主,越輒選置刺史以下,朝士多赴之。
成都王穎既廢,河北人多憐之。穎故將公師籓等自稱將軍,起兵于趙、魏,眾至數(shù)萬。初,上黨武鄉(xiāng)羯人石勒,有膽力,善騎射。并州大饑,建威將軍閻粹說東嬴公騰執(zhí)諸胡于山東,賣充軍實。勒亦被掠,賣為茌平人師懽奴,懽奇其狀貌而免之。懽家鄰于馬牧,勒乃與牧帥汲桑結(jié)壯士為群盜。及公師籓起,桑與勒帥數(shù)百騎赴之。桑始命勒以石為姓,勒為名。籓攻陷郡縣,殺二千石、長史,轉(zhuǎn)前,攻鄴。平昌公模甚懼;范陽王虓遣其將茍晞救鄴,與廣平太守譙國丁紹共擊籓,走之。
八月,辛丑,大赦。
司空越以瑯邪王睿為平東將軍,監(jiān)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睿請王導為司馬,委以軍事。越帥甲士三萬,西屯蕭縣,范陽王虓自許屯于滎陽。越承制以豫州刺史劉喬為冀州刺史,以范陽王虓領(lǐng)豫州刺史;喬以虓非天子命,發(fā)兵拒之。虓以劉琨為司馬,越以劉蕃為淮北護軍,劉輿為潁川太守。喬上尚書,列輿兄弟罪惡,因引兵攻許,遣其長子祐將兵拒越于蕭縣之靈壁,越兵不能進。東平王楙在兗州,征求不已,郡縣不堪命。范陽王虓遣茍晞還兗州,徙楙都督青州。楙不受命,背山東諸侯,與劉喬合。
太宰颙聞山東兵起,甚懼。以公師籓為成都王穎起兵,壬午,表穎為鎮(zhèn)軍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給兵千人;以盧志為魏郡太守,隨穎鎮(zhèn)鄴,欲以撫安之;又遣建武將軍呂朗屯洛陽。
颙發(fā)詔,令東海王越等各就國,越等不從。會得劉喬上事,冬,十月,丙子,下詔稱:“劉輿迫脅范陽王虓,造構(gòu)兇逆。其令鎮(zhèn)南大將軍劉弘、平南將軍彭城王釋、征東大將軍劉準,各勒所統(tǒng),與劉喬并力;以張方為大都督,統(tǒng)精卒十萬,與呂朗共會許昌,誅輿兄弟。”釋,宣帝弟子穆王權(quán)之孫也。丁丑,颙使成都王穎領(lǐng)將軍樓褒等,前車騎將軍石超領(lǐng)北中郎將王闡等,據(jù)河橋,為劉喬繼援。進喬鎮(zhèn)東將軍,假節(jié)。
劉弘遺喬及司空越書,欲使之解怨釋兵,同獎王室,皆不聽。弘又上表曰:“自頃兵戈紛亂,猜禍鋒生,疑隙構(gòu)于群王,災(zāi)難延于宗子。今夕為忠,明旦為逆,翩其反而,互為戎首。載籍以來,骨肉之禍未有如今者也,臣竊悲之!今邊陲無備豫之儲,中華有杼軸之困,而股肱之臣,不惟國體,職競尋常,自相楚剝。萬一四夷乘虛為變,此亦猛虎交斗自效于卞莊者矣。臣以為宜速發(fā)明詔詔越等,令兩釋猜嫌,各保分局。自今以后,其有不被詔書,擅興兵馬者,天下共伐之。”時太宰颙方拒關(guān)東,倚喬為助,不納其言。
喬乘虛襲許,破之。劉琨將兵救許,不及,遂與兄輿及范陽王虓俱奔河北;琨父母為喬所執(zhí)。劉弘以張方殘暴,知颙必敗,乃遣參軍劉盤為督護,帥諸軍受司空越節(jié)度。
時天下大亂,弘專督江、漢,威行南服。謀事有成者,則曰“某人之功”;如有負敗,則曰“老子之罪”。每有興發(fā),手書守相,丁寧款密。所以人皆感悅,急赴之,咸曰:“得劉公一紙書,賢于十部從事。”前廣漢太守辛冉說弘以從橫之事,弘怒,斬之。
有星孛于北斗。
平昌公模遣將軍宋胄趣河橋。
十一月,立節(jié)將軍周權(quán),詐被檄,自稱平西將軍,復立羊后。洛陽令何喬攻權(quán),殺之,復廢羊后。太宰颙矯詔,以羊后屢為奸人所立,遣尚書田淑敕留臺賜后死。詔書累至,司隸校尉劉暾等上奏,固執(zhí)以為:“羊庶人門戶殘破,廢放空宮,門禁峻密,無緣得與奸人構(gòu)亂。眾無愚智,皆謂其冤。今殺一枯窮之人,而令天下傷慘,何益于治!”颙怒,遣呂朗收暾。暾奔青州,依高密王略。然羊后亦以是得免。
十二月,呂朗等東屯滎陽,成都王穎進據(jù)洛陽。
劉琨說冀州刺史太原溫羨,使讓位于范陽王虓。虓領(lǐng)冀州,遣琨詣幽州乞師于王浚;浚以突騎資之,擊王闡于河上,殺之。琨遂與虓引兵濟河,斬石超于滎陽。劉喬自考城引退。虓遣琨及督護田徽東擊東平王楙于廩丘,楙走還國。琨、徽引兵東迎越,擊劉祐于譙;祐敗死,喬眾遂潰,喬奔平氏。司空越進屯陽武,王浚遣其將祁弘帥突騎鮮卑、烏桓為越先驅(qū)。
初,陳敏既克石冰,自謂勇略無敵,有割據(jù)江東之志。其父怒曰:“滅我門者,必此兒也!”遂以憂卒。敏以喪去職。司空越起敏為右將軍、前鋒都督。越為劉祐所敗,敏請東歸收兵,遂據(jù)歷陽叛。吳王常侍甘卓,棄宮東歸,至歷陽,敏為子景娶卓女,使卓假稱皇太弟令,拜敏揚州刺史。敏使弟恢及別將錢端等南略江州,弟斌東略諸郡,江州刺史應(yīng)邈、揚州刺史劉機、丹楊太守壬曠皆棄官走。
敏遂據(jù)有江東,以顧榮為右將軍,賀循為丹楊內(nèi)史,周

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xiāng)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