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堿
明代:李時珍
釋名
凝水石。
氣味
辛、寒、無毒。
主治
男女轉脬,小便困難。用寒水石(按:此處指凝水石)二兩、滑石一兩、葵子一合,共研為末,加水一斗,煮成五升。每服一升。
牙齦出血,有洞。用凝水石粉三兩、丹砂二錢,甘草、腦子各少許,共研為末,干敷。
湯火灼傷。用凝水石燒過,研細,敷傷處。
小兒丹毒(皮膚熱赤)。用凝水石半兩、白土一分,共研為末,米醋調涂。
附方殺齒蟲,去目翳,治噎膈反胃。同石灰爛肌肉、潰癰疽瘰疬,去瘀血,點痣黡疣贅痔核。

李時珍
李時珍(1518年—1593年),字東璧,時人謂之李東璧。號瀕湖,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萬歷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余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其著有《瀕湖脈學》。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