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七年
先秦:左丘明
【經】七年春,衛侯使孫良夫來盟。夏,公會齊侯伐萊。秋,公至自伐萊。大旱。冬,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于黑壤。
【傳】七年春,衛孫桓子來盟,始通,且謀會晉也。
夏,公會齊侯伐萊,不與謀也。凡師出,與謀曰及,不與某曰會。
赤狄侵晉,取向陰之禾。
鄭及晉平,公子宋之謀也,故相鄭伯以會。冬,盟于黑壤,王叔桓公臨之,以謀不睦。
晉侯之立也,公不朝焉,又不使大夫聘,晉人止公于會,盟于黃父。公不與盟,以賂免。故黑壤之盟不書,諱之也。
譯文
七年春季,衛國的孫桓子來魯國締結盟約,兩國開始修好,同時商量和晉國會見。
夏季,魯宣公會合齊惠公聯兵進攻萊國,這是由于事先并沒有讓我國參與策劃。凡是出兵,事先參與策劃叫做“及”,沒有參與策劃叫做“會”。
赤狄入侵晉國,割取了向陰的谷子。
鄭國和晉國講和,這是出于公子宋的謀劃,所以公子宋作為鄭君的贊助行禮者來參加盟會。冬季,在黑壤結盟。周卿士王叔桓公到會監臨,以促成不和睦的諸侯重建邦交。
晉成公即位的時候,魯宣公沒有去朝見,又不派大夫訪問,晉國人因此在會上拘留了他。在黃父結盟,宣公沒有參加,由于向晉國送了一些財物才得以被釋放回國。所以《春秋》不記載黑壤的結盟,這是由于隱諱國君受辱。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