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之誥
:佚名
康王既尸天子,遂誥諸侯,作《康王之誥》。
王出,在應門之內(nèi),太保率西方諸侯入應門左,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皆布乘黃朱。賓稱奉圭兼幣,曰:「一二臣衛(wèi),敢執(zhí)壤奠。」皆再拜稽首。王義嗣,德答拜。太保暨芮伯咸進,相揖。皆再拜稽首曰:「敢敬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武誕受羑若,克恤西土。惟新陟王畢協(xié)賞罰,戡定厥功,用敷遺后人休。今王敬之哉!張惶六師,無壞我高祖寡命?!?/p>
王若曰:「庶邦侯、甸、男、衛(wèi),惟予一人釗報誥。昔君文武丕平,富不務咎,厎至齊信,用昭明于天下。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用端命于上帝?;侍煊糜栘实?,付畀四方。乃命建侯樹屏,在我后之人。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顧,綏爾先公之臣服于先王。雖爾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用奉恤厥若,無遺鞠子羞!」
群公既皆聽命,相楫,趨出。王釋冕,反喪服。
譯文
王走出祖廟,來到應門內(nèi)。太保召公率領西方的諸侯進入應門左側(cè),畢公率領東方的諸侯進入應門的右側(cè),他們都穿著繡有花紋的禮服和黃朱色的韨。贊禮的官員傳呼進獻命圭和貢物,諸侯走上前,說:“一二個王室的護衛(wèi)向王奉獻土產(chǎn)?!敝T侯都再拜叩頭。王依禮辭謝,然后升位答拜。
太保召公和芮伯同走向前,互相作揖后,同向王再拜叩頭。他們說:“恭敬地稟告天子,偉大的天帝更改了大國殷的命運,我們周國的文王、武王大受福祥,能夠安定西方。新逝世的成王,賞罰完全合宜,能夠成就文、武的功業(yè),因此把幸福普遍地留給我們后人。現(xiàn)在王要敬慎啊!要加強王朝的六軍,不要敗壞我們高祖的大命。”
王這樣說:“侯、甸、男、衛(wèi)的各位諸侯!現(xiàn)在我姬釗答復你們的教導。先君文王、武王很公平,仁厚慈愛,不濫施刑罰,致力實行中信,因而他們的光輝普照天下。還有象熊羆一樣勇武的將士,忠貞不渝的大臣,安定治理我們的國家,因此,我們才被上帝加以任命。
“上天順從先王的治理之道,把天下交給先王。先王于是命令分封諸侯,樹立蕃衛(wèi),眷顧我們后代子孫?,F(xiàn)在,我們幾位伯父希望你們互相愛護顧念王室,繼續(xù)如你們的祖先臣服于先王。雖然你們身在朝廷之外,你們的心不可不在王室,要輔助我得到吉祥,不要把羞辱留給我!”
眾位大臣都聽完了命令,互相作揖,快步走出??低趺撊ゼ?,返回居喪的側(cè)室,穿上喪服。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