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戰
明代:劉基
凡與敵戰,若有形勢便利之處,宜爭先據之,以戰則勝。若敵人先至,我不可攻,候其有變則擊之,乃利。法曰:「爭地勿攻。」
三國,魏青龍二年,蜀將諸葛亮出斜谷。是時,魏將司馬懿屯渭南,郭淮策亮必爭北原,宜先據之,議者多謂不然?;丛唬骸溉袅量缥嫉窃B兵北山,隔絕隴道,搖蕩民心,此非國之利也。」懿善之,淮遂屯北原。塹壘未成,蜀兵大至,淮遂逆擊之。后數日,亮盛兵西行,淮將皆以為欲攻西圍,淮獨以亮見形于西,欲使兵眾應之,必攻東耳。其夜,果攻陽遂,有備不敗。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倘若遇到對作戰有利的地形,應當搶先占據它,憑此作戰就能勝利。如果有利地形為敵人先期占領,我軍便不可貿然發動進攻,而應等待敵人自身發生變化,再乘機發起攻擊才有利于取勝。誠如兵法所說:“遇有敵我雙方必爭的有利地形,已為敵人搶先占領了,就不要貿然發動攻擊?!比龂鴷r期,魏明帝青龍二年(公元234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十萬)出斜谷北攻曹魏,且在蘭坑一帶墾田種地。此時,魏國大將司馬懿率兵駐屯在渭水之南,其部將郭淮推測諸葛亮一定要爭奪北原,便建議魏軍搶先占領該地,但在討論中多數人認為不必如此。郭淮因此而進一步分析說:“倘若諸葛亮跨過渭水而登上北原,再派兵控制了北部山區,就會切斷隴道,動搖民心,這將是不利于國家大計的。”司馬懿聽完郭淮的一席話非常贊賞,并派他率兵進屯北原。就在郭淮所部進占北原,正在構筑工事之際,蜀軍大批趕到這里,郭淮于是揮軍迎擊之。幾天后,諸葛亮大張旗鼓地調兵西行,郭淮的部將們都認為諸葛亮要攻打魏軍西部陣地,唯獨郭淮看出諸葛亮是用“示形”之法偽裝向西進攻的樣子,以此誘使魏軍前去應戰,而真正企圖則是向東進攻陽遂。當天夜里,蜀軍果然向陽遂發起進攻,但因郭淮預先有所準備,才使魏軍沒有打敗仗。

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