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戰(zhàn)
明代:劉基
凡與敵戰(zhàn),若便利之地,敵先結陣而據之,我后去趨戰(zhàn),則我勞而為敵所勝。法曰:「后處戰(zhàn)地而趨戰(zhàn)者勞。」
晉司空劉琨遣將軍姬澹率兵十余萬討石勒。勒將拒之,或諫曰:「澹兵馬精盛,其鋒不可當,且深溝高壘以挫其銳,攻守勢異,必獲萬全。」勒曰:「澹軍遠來,體疲力竭,犬馬烏合,號令不齊,一戰(zhàn)可擒也,何強之有!援又垂至,胡可舍去,大軍一動,豈易中還!若澹乘我之退,顧乃無暇,焉得深溝高壘乎!此謂不戰(zhàn)而自取滅亡之道。」遂斬諫者。以孔萇為前鋒都督,令三軍后出者斬。設疑兵于山下,分為二伏。勒率兵與澹戰(zhàn),偽收眾而北。澹縱兵追之,〔勒前后〕伏發(fā),夾擊,澹大敗而退。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zhàn),如果有利地形已為敵人搶先列陣而占領,我軍在后匆忙趕去交戰(zhàn),就會因為疲勞被動而被敵人所戰(zhàn)勝。誠如兵法所說:“后到戰(zhàn)場倉促應戰(zhàn)的就疲勞被動。”西晉時期,司空劉琨派遣將軍姬澹率兵十余萬(實為劉琨所發(fā)晉軍的總兵力數)進討石勒。石勒將要率兵抵抗,有人向他建議說:“姬澹兵馬精銳強盛,其鋒芒銳不可當,因此我們應當構筑深溝高壘以挫折敵人鋒銳,從而促使雙方攻守形勢發(fā)生變化,這樣必定可以獲得全勝。”但石勒卻說:“姬澹部隊遠道而來,已經精疲力竭,實屬烏合之眾,缺乏統(tǒng)一號令,可以一戰(zhàn)將其擒獲,哪里還稱得上精銳強盛!現(xiàn)在敵人已經來到,怎么可以放棄這個擊敵的好機會呢?況且大軍一經行動,又怎么容易中途退還!倘若姬澹乘我們退還之機而襲擊我們,我們將處于自顧不暇的困難境地,哪里還能構筑深溝高壘以抗御敵人!你的這個建議實質是個不戰(zhàn)而自取滅亡的辦法。”石勒說完便殺了提建議的人,然后派遣孔萇為前鋒都督,明令全軍凡是后出戰(zhàn)者一律處斬。于是搶先于山上設置疑兵迷惑敵人,分別埋伏兩支部隊。石勒親率騎兵正面迎戰(zhàn)姬澹軍,剛一交戰(zhàn)便偽裝兵敗而后退。姬澹揮軍隨后追擊,石勒所設伏兵前后奮起,實施夾擊,姬澹軍猝不及防,大敗而逃。

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