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戰(zhàn)
明代:劉基
凡與敵戰(zhàn),若敵人行陣整齊,士卒安靜,未可輕戰(zhàn),伺其變動擊之,則利。法曰:「無邀正正之旗。」
三國,魏司馬懿征公孫淵,〔次于遼水。淵遣步騎數(shù)萬,阻遼隧,堅壁而守,以距帝。〕懿泛舟潛濟遼水,〔傍遼水〕作〔長〕圍,棄城而向襄平。諸將曰:「不攻城而作圍,非所以示眾也。」懿曰:「賊堅營高壘,欲以老吾軍也。攻之,正墮其計。賊大眾在此,其巢穴虛失,我直指襄平,必人懷內(nèi)懼,懼而求戰(zhàn),破之必矣。」遂整陣而過。賊見兵出其后,果邀之,乃縱兵逆擊,大破之。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zhàn),如果敵軍行列嚴整有序,士卒情緒安穩(wěn)平靜,不可輕率與其交戰(zhàn),等到敵人內(nèi)部發(fā)生變化時,再出兵進攻它,就有利于我軍取勝。誠如兵法所說:“不要攔擊旗幟整齊、隊伍嚴密的敵人。”三國時期,魏國大將司馬懿奉命率軍征討公孫淵,而進至遼水。公遜淵果然派遣數(shù)萬步騎兵憑據(jù)遼隧,企圖固守堅城壁壘以抵御司馬懿進攻。司馬懿率軍乘船偷偷渡過遼水后,依傍遼水構(gòu)筑一道長圍(擺出一付攻打遼隧的架勢),然后又命令部隊放棄該城不攻,而向其老巢襄平進發(fā)。眾將對此決策十分不解地說:“我們不攻打遼隧城,卻又構(gòu)筑長圍,這不是顯示我們兵多軍威的辦法。”司馬懿解釋說:“敵人現(xiàn)在憑據(jù)遼隧堅固而高大的城防設(shè)施,企圖把我軍拖垮在這里。我們進攻它,恰好中了敵人的詭計。敵人的主力都集中在這里,其老巢必定非常空虛,我軍直驅(qū)襄平,這里的敵人一定會心懷恐懼,他們恐懼就會離開堅城固壘而向我求戰(zhàn),那時我們集中兵力打敗他們是必定無疑的。”于是,司馬懿率領(lǐng)嚴整有序的魏軍,越過遼隧而向襄平長驅(qū)直進。敵人發(fā)現(xiàn)魏軍所向直指其后方老巢,果然脫離堅城遼隧而去攔截魏軍。司馬懿乘機揮軍迎頭痛擊,大破敵人,三戰(zhàn)三捷。公孫淵退保襄平,司馬懿乘勝揮軍包圍了他。

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