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戰
明代:劉基
凡與敵戰,若我眾敵寡,當擇平易寬廣之地以勝之。若五倍于敵,則三術為正,二術為奇;三倍于敵,二術為正,一術為奇。所謂一以當其前,一以攻其后。法曰:「分不分為縻軍。」
梁將陳霸先、王僧辯討侯景,軍于張公洲。高旗巨艦,截江蔽空,乘潮順流。景登石頭,望之不悅,曰:「彼軍士有如是之氣,不可易也。」帥鐵騎萬人,鳴鼓而前。霸先謂僧辯曰:「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首尾相應。賊今送死,欲為一戰。我眾彼寡,宜分其勢。」僧辯從之,以勁弩當其前,輕銳蹂其后,大陣沖其中。景遂大潰,棄城而走。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如果我軍兵多而敵軍兵少時,應當選擇平坦開闊的地域來戰勝敵人。如果兵力對比我五倍于敵時,就要分兵以三份的兵力為“正兵”進攻敵人正面,以二份的兵力為“奇兵”進攻敵人側后;如果兵力對比我三倍于敵時,就要分兵以二份的兵力為“正兵”進攻敵人正面,以一份的兵力為“奇兵”進攻敵人側后。這種分兵擊敵的進攻部署,就是通常所說的,以主要兵力行正面進攻,以部分兵力行側后襲擊的前后夾擊的戰法。誠如兵法所說:“應當分散使用兵力時而不分兵,就成為自己束縛自己的‘縻軍’了。”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大將陳霸先和王僧辯率軍討伐叛亂分子侯景,進至張公洲。梁軍巨大戰艦上旌旗高高飄揚,以橫斷江面、遮蔽天日之勢,乘潮順流浩蕩而下。侯景登上石頭城,望見梁軍艦船的磅礴氣勢,不高興地說:“敵軍有如此雄壯氣勢,不可輕視他們啊。”于是,侯景親率精銳騎兵萬人,擂動戰鼓而向前迎戰。陳霸先見狀對王僧辯說:“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把部隊指揮得如同常山之蛇那樣,首尾可以相互救應。敵人現在前來送死,企圖拚命一戰。我軍眾多而敵軍寡少,我們應當采取分兵擊敵的戰法去打擊敵人。”王僧辯聽從了陳霸先的意見。梁軍以一支配有強弓硬弩兵器的部隊迎戰敵人正面,以輕裝精銳騎兵襲擊敵人側后,而以主力部隊沖擊敵軍中央,把叛軍打得大敗,叛首侯景則棄城逃跑。

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