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戰
明代:劉基
凡戰,若敵眾我寡,暴來圍我,須相察眾寡、虛實之形,不可輕易遁去,恐為尾擊。當圓陣外向,受敵之圍,雖有缺處,我自塞之,以堅士卒心。四面奮擊,必獲其利。法曰:「敵若眾,則相眾而受敵。」
《北史》:魏普泰元年,高歡討并州刺史爾朱兆。孝武帝永熙元年春,拔鄴。爾朱光自長安,兆自并州,度律自洛陽,仲遠自東郡,同會于鄴,眾二十萬,挾漳水而軍。歡出頓紫陌,馬不滿三千,步不滿三萬。乃于韓陵為圓陣,連牛驢以塞歸路,〔于是〕將士皆為必死,選精銳步騎從中出,四面擊之,大破兆等。
譯文
大凡在作戰中,如果敵人兵多我軍兵少,敵人突然對我實施包圍時,我必須在查明敵人眾寡強弱情況后采取行動,不可輕易未經交戰就逃走,這主要怕被敵人尾隨追擊。(在力量對比可以迎戰敵人的情況下),我應布列成圓形陣地而外向,以迎戰敵人的圍攻;敵人即使留有缺口處,我軍應當自己把它堵塞,以此堅定士卒拚死一戰的決心,四面奮擊圍攻之敵,這樣就一定能獲得勝利。誠如兵法所說:“敵人如果兵力眾多,就要在查明敵情后,準備在可能被包圍的情況下迎戰敵人?!薄侗笔贰酚涊d:北魏節閔帝普泰元年(公元531年),高歡率兵討伐并州刺史爾朱兆。孝武帝永熙元年(公元532年)春,高歡便攻占了鄴城。這時,爾朱光率軍自長安出發,爾朱兆率軍自晉陽出發,爾朱度律率軍自洛陽出發,爾朱仲遠率軍自東郡出發,企圖四路會師于鄴城地區圍攻高歡軍,共有兵力二十萬人,憑據洹水而扎營。高歡領兵自鄴南下進駐紫陌,其部隊有騎兵不足二千人、步兵不滿三萬人,雙方兵力相差懸殊。高歡將其部隊于韓陵山布列成環形陣地,又把牛驢連綴一起堵塞了自己部隊的退路。于是,部隊將士都定下了拚死一戰的決心。高歡挑選精銳步騎兵從陣地中突然沖出,四面襲擊圍攻之敵,結果大敗爾朱兆等部隊。

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