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土
先秦:姜子牙
文王問太公曰:“守土奈何?”
太公曰:“無疏其親,無怠其眾,撫其左右,御其四旁。無借人國柄,借人國柄,則失其權。無掘壑而附丘,無舍本而治末。日中必慧,操刀必割,執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謂失時;操刀不割,失利之期;執斧不伐,賊人將來。涓涓不塞,將為江河。熒熒不救,炎炎奈何;兩葉不去,將用斧柯。是故人君從事于富。不富無以為仁,不施無以合親。疏其親則害,失其眾則敗。無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則為人所害,而不終于世。”
文王曰:“何謂仁義?”
太公曰:“敬其眾,合其親。敬其眾則和,合其親則喜,是謂仁義之紀。無使人奪汝威,因其明,順其常。順者任之以德,逆者絕之以力。敬之勿疑,天下和服。”

姜子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別號飛熊。商朝末年人。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杰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