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
先秦:姜子牙
武王問太公曰:“兵道如何?”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過乎一,一者能獨往獨來。黃帝曰:‘一者階于道,幾于神’。用之在于機,顯之在于勢,成之在于君。故圣王號兵為兇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樂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于慮亡;樂者非樂,在于慮殃。今王已慮其源,豈憂其流乎!”
武王曰:“兩軍相遇,彼不可來,此不可往,各設固備,未敢先發,我欲襲之,不得其利,為之奈何?”
太公曰:“外亂而內整,示饑而實飽,內精而外鈍,一合一離,一聚一散,陰其謀,密其機,高其壘,伏其銳。士寂若無聲,敵不知我所備。欲其西,襲其東。”
武王曰:“敵知我情,通我謀,為之奈何?”太公曰:“兵勝之術,密察敵人之機而速乘其利,復疾擊其不意。”

姜子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別號飛熊。商朝末年人。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杰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