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解
:佚名
大維商紂暴虐,脯鬼侯以享諸侯,天下患之,四海兆民欣戴文武,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紂,夷定天下,既克紂六年,而武王崩,成王嗣,幼弱,未能踐天子之位。
周公攝政君天下,弭亂六年,而天下大治,乃會方國諸侯于宗周,大朝諸侯明堂之位。天子之位,負(fù)斧依,南面立。率公卿士,侍于左右。三公之位,中階之前。北面東上,諸侯之位。西階之西,東面北上,諸子之位。門內(nèi)之東,北面東上,諸男之位。門內(nèi)之西,北面東上,九夷之國。東門之外,西面北上,八蠻之國。南門之外,北面東上,六戎之國。西門之外,難免南上,五狄之國。北門之外,難免東上,四塞九采之國。世告至者,應(yīng)門之外,北而東上,宗周明堂之位也。
明堂,明諸侯之尊卑也,故周公建焉,而朝諸侯于明堂之位。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萬國各致其方賄。七年,致政于成王。
明堂方百一十二尺,高四尺,階廣六尺三寸。室居中方百尺,室中方六十尺,戶高八尺,廣四尺。東應(yīng)門,南庫門,西皋門,北雉門。東方曰青陽,南方曰明堂,西方曰總章,北方曰玄堂,中央曰太廟。左為左介,右為右介。
譯文
主要是因為商紂王暴虐,殺了鬼侯做成肉干以宴享諸侯,天下諸侯都很憂慮。四海萬民百姓歡欣擁戴文王、武王,因此周公輔助武王討伐商紂,平定了天下。已戰(zhàn)勝商紂二年,武王去世,成王繼位。成王年幼,沒有登天子之位。周公代理政務(wù)而君臨天下,他平息叛亂用了六年才使天下太平,就在宗周朝會方國諸侯。在大朝諸侯之時,明確明堂的位置。
天子的位置:背靠繪有斧紋的屏風(fēng),面朝南站立,眾公卿陪待在左右;三公的位置:在堂上中階之前,面朝北以東為上;眾侯爵諸侯的位置:在堂上東邊臺階以東,面朝西以北為上;眾伯爵諸侯的位置:在堂上西階的西邊,面朝東以北為上;眾子爵諸侯的位置:在內(nèi)門東邊,面朝北以東為上;眾男爵諸侯的位置:在內(nèi)門西邊,面朝北以東為上。東方各部族,在東門外邊,面朝西以北為上;南方各部族,在南門外邊,面朝北以東為上;西方各部族,在西門外邊,面朝東以南為上;北方各部族,在北門外邊,面南以東為上;塞外荒遠(yuǎn)的方國以及一世來見一次的方國,都在正門外邊,面朝北以東為上。這就是宗周明堂的位置安排。
這個明堂,是標(biāo)明諸侯尊卑的地方,所以周公建造了它,并依明堂的位置安排朝會諸侯。又制定禮儀,創(chuàng)作禮樂,頒布度制量制,從而天下大服,萬國各自獻(xiàn)上他們的土特產(chǎn)。七年后,把政務(wù)交給成王。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