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常道
明代:馮夢龍
【原文】
顏常道曰:“某年河水圍濮州,城竇失戒,夜發聲如雷,須臾巷水沒骭。士有獻衣袽之法,其要,取綿絮胎,縛作團,大小不一,使善泅卒沿城捫漏便塞之,水勢即弭,眾工隨興,城堞無虞。”
譯文
譯文
顏常道說:“有一年河水暴漲,濮州被水圍困,由于城墻的漏洞疏于防護,夜晚河水從孔洞中涌入,夜晚發出的聲音好像巨雷一般,一會兒工夫,城中巷道的積水就已經到達了膝頭。有人建議,用破衣物將那些洞堵住,取來大大小小的棉團,命令善于游泳的小兵,沿著城墻用手探索墻上的孔洞,然后塞入棉團,果然不久城內的積水就退去了,隨后工人們立即動工修補城墻,城池沒有危險。”
注釋
①城竇失戒:城墻的漏洞疏于防護。
參考資料:1、 佚名.360doc.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930/14/11896251_318181637.shtml

馮夢龍
馮夢龍(1574-1646),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字猶龍,又字子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夢桂,善畫。弟夢熊,太學生,曾從馮夢龍治《春秋》,有詩傳世。他們兄弟三人并稱“吳下三馮”。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