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二
宋代:薛居正等
魏王承訓,字德輝,高祖之長子也。少溫厚,美姿儀,高祖尤鐘愛。在晉累官 至檢校司空,國初授左衛(wèi)上將軍。高祖將赴洛,命承訓北京大內(nèi)巡檢,未幾,詔赴 闕,授開封尹、檢校太尉、同平章事。以天福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薨于府署,年二 十六。高祖發(fā)哀于太平宮,哭之大慟,以至于不豫。是月,追封魏王。歸葬于太原。
陳王承勛,高祖之幼子也。國初授右衛(wèi)大將軍。隱帝嗣位,加檢校太尉、同平 章事,遙領興元尹,俄代侯益為開封尹,進位檢校太師、兼侍中。乾祐三年冬十一 月,蕭墻之亂,隱帝崩,軍情欲立勛為嗣。時勛已病,大臣及諸將請候勛起居,太 后令左右以臥榻舁之以見,諸將就視,知勛之不能興,故議立劉赟。周廣順元年春 卒。周太祖下詔封陳王。
蔡王信,高祖之從弟也。少從軍,漸至龍武小校。漢祖鎮(zhèn)并州,為興捷軍都將, 領龔州刺史、檢校太保。國初,為侍衛(wèi)馬軍都指揮使、檢校太傅兼義成軍節(jié)度使, 尋移鎮(zhèn)許州,加太尉、同平章事。高祖寢疾大漸,楊邠受密旨遣信赴鎮(zhèn),信即時戒 路,不得奉辭,雨泣而去。隱帝即位,加檢校太師。關輔賊平,就加侍中。信性昏 懦,黷貨無厭,喜行酷法。掌禁軍時,左右有犯罪者,召其妻子,對之臠割,令自 食其肉,或從足支解至首,血流盈前,而命樂對酒,無仁愍之色。未嘗接延賓客。 在鎮(zhèn)日,聚斂無度,會高祖山陵梓宮經(jīng)由境上,信率掠吏民,以備迎奉,百姓苦之。 初,聞殺楊邠、史宏肇,遽啟宴席,集參佐賓幕,令相致賀。曰:“我謂天無眼, 令我三年不能適意。主上孤立,幾落賊手。諸公勸我一杯可也。”俄蕭墻之變,憂 不能食。尋有太后令,言立湘陰公,即令其子往徐州奉迎。數(shù)日,陳思讓率馬軍經(jīng) 過城西,但令供頓,不敢出城。未幾,澶州軍變,王峻遣前申州刺史馬鐸領軍赴州 巡檢,鐸引軍入城,信惶惑自殺。廣順初,追封蔡王。
湘陰公赟,為徐州節(jié)度使。乾祐元年八月中,有云見五色。明年冬杪,有鳥翔 集于鮮碧堂庭樹,黃質(zhì)硃喙,金目青翼,紺趾黑尾,僅類于鳳。有賓佐嘆曰:“野 鳥入室,主人將去。”旬浹而不知所之。乾祐三年冬十一月,周太祖駐軍于京師, 議立嗣君,奉太后誥,立赟為嗣。傳誥之際,馮道笏墜于地,左右惡之。馮道至, 赟出郊迎,常所乘馬比甚馴服,至是馬蹄嚙奔逸,人不可制,乃以他馬代之,時以 為不祥。將離彭城,嘗一日,天有白光一道自西來,照城中如晝,有聲如雷,時人 謂之天裂;又有巨星墜于徐野,殷然有聲,或謂之天狗。后赟果廢死。案:《湘陰 公傳》原本殘闕,考《十國春秋·湘陰公傳》云:湘陰公赟,世祖子也,高祖愛之, 以為己子。乾祐元年,拜武寧軍節(jié)度使。二年,加同平章事。郭威既敗慕容彥超于 北郊,隱帝遇弒,威入京師,謂諸大臣密相推戴,及見宰相馮道等,道殊無意。威 不得已,見道下拜,而道猶受拜如平時,徐勞之曰:“公行良苦。”威意色皆沮, 以為大臣未有推己意,又難于自立,因與王峻入白太后,推擇漢嗣。群臣乃共奏曰: “武寧節(jié)度使赟,高祖愛以為子,宜立為嗣。”乃遣太師馮道率百官往迎,道揣威 意不在赟,直前問曰:“公此舉由衷乎?”威指天為誓。道既行,語左右曰:“吾 生平不作謬語人,今謬語矣。”道見,傳太后意召之。赟行至宋州,威已自澶州為 兵士擁還京師。王峻慮赟左右生變,遣侍衛(wèi)馬軍指揮使郭崇威以兵七百騎衛(wèi)赟。崇 威至宋州,赟登樓問崇威所以來之意,崇威曰:“澶州軍變,懼未察之,遣崇威護 衛(wèi),非惡意也。”召崇威,崇威不敢進。馮道出與崇威語,崇威乃登樓見赟。時 護圣指揮使張令超帥步兵為赟宿衛(wèi),判官董裔說赟曰:“觀崇威瞻視舉措,必有異 謀。道路皆言郭威已為天子,而陛下深入不止,禍其至哉。請急召令超,諭以禍福, 使夜以兵劫崇威所屬士卒,明日掠睢陽金帛,募士卒,北走太原。彼新定京邑,未 暇追我,此策之上也。”赟猶豫未決。是夕,崇威密誘令超歸郭氏,盡奪赟部下兵。 郭威以書召道先歸,留其副趙上交、王度奉赟入朝太后,道乃辭赟先還。赟謂道曰: “寡人此來,所恃者以公三十年舊相,是以不疑。”道默然。赟客將賈貞等數(shù)目道, 欲圖之,赟曰:“勿草草,事豈出于公耶!”道已去,崇威乃幽赟于外館,殺賈貞、 董裔及牙內(nèi)都虞候劉福、孔目官夏昭度等。郭威已監(jiān)國。太后乃下詔曰:“比者, 樞密使威,志安宗社,議立長君,以徐州節(jié)度使赟,高祖親近,立為漢嗣,乃自籓 鎮(zhèn),召赴京師。雖誥命已行,而軍情不附。天道在北,人心靡東,適當改卜之初, 俾應分士之命。赟可降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上柱國,封湘陰公。”赟卒以 殺死。《五代史補》:郭忠恕,七歲童子及第,富有文學,尤工篆隸。嘗有人于龍 山得鳥跡篆,忠恕一見,輒誦如宿習。乾祐中,湘陰公鎮(zhèn)徐州,辟為推官。周祖之 入京師也,少主崩于北岡,周主命宰相馮道迎湘陰公,將立之。至宋州,高祖已為 三軍推戴。忠恕知事變,乃正色責道曰:“令公累朝大臣,誠信著于天下,四方談 士,無賢不肖皆以為長者,今一旦返作脫空漢,前功業(yè)并棄,令公之心安乎?”道 無言對。忠恕因勸湘陰公殺道以奔河東,公猶豫未決,遂及于禍。忠恕竄跡久之, 晚年尤好輕忽,卒以此敗,坐除名配流焉。
部分譯文
蔡王劉信,是高祖的堂弟。少小從軍,逐漸升至龍武小校。高祖鎮(zhèn)守并州時,任興捷軍都將,兼任龔州刺史、檢校太保。建國之初,任侍衛(wèi)馬軍都指揮使、檢校太傅兼義成軍節(jié)度使,接著移鎮(zhèn)許州,加封為太尉、同平章事。高祖病危時,楊..接受密旨遣派劉信前往藩鎮(zhèn),劉信被立時阻隔與高祖的通路,不能辭別高祖,哭泣流淚而去。隱帝即位后,加封他為檢校太師。長安一帶賊寇平定,加封他為侍中。劉信本性昏庸懦弱,貪財無厭,愛用殘酷的刑罰。掌領禁軍時,身旁人若犯了罪,就召來他的妻兒,當面一塊塊割下他的肉,令他吃自己的肉;或者從腳開始肢解到頭,血流盈滿地面,而劉信命奏樂飲酒,毫無仁慈憫愛之色。不曾接待過賓客。在主持藩鎮(zhèn)的日子里,聚斂毫無節(jié)制,遇上高祖的靈柩過境前往陵墓安葬,劉信也大肆掠奪官民財物,以備迎奉靈柩,老百姓都深受其苦。當初,聽到殺死楊..、史弘肇,劉信就立即擺設宴席,召集幕僚賓客,令向自己慶賀。說:“我以為天不長眼,使我三年不得志。主上孤立無助,幾乎落入逆賊手中,諸公要敬我一杯啊。”緊接著聽到朝廷禍變,憂慮得不能進食。旋即太后誥令,立湘陰公,劉信便叫他兒子前往徐州奉迎。不久,澶州兵變,王峻派前申州刺史馬鐸領軍到許州巡視檢察,馬鐸領軍進城,劉信惶惑自殺。廣順初年,被追封為蔡王。
湘陰公劉赟,為徐州節(jié)度使。乾皊元年(948)八月中,有五色云彩出現(xiàn)。第二年冬末,有鳥飛來集于鮮碧堂庭前樹上,黃色的羽毛紅色的鳥嘴,金色的眼睛青色的翅膀,深紅色的足趾黑色的尾巴,就像鳳凰。有賓佐嘆息說:“野鳥入室,主人將去。”乾佑三年冬十一月,郭威駐軍京城,議立繼位新君,奉太后誥令立劉赟為君。在傳達誥令之時,馮道手中的笏板掉到地上了,旁邊的人很不高興。馮道來到時,劉赟出郊外迎接,經(jīng)常乘坐的馬一向都很馴服,這時這匹馬又踢又咬狂奔不止,不可制伏,于是用另外的馬代替它,當時別人認為不吉祥。將離開彭城時,有一天,天上有一道白光由西而來,將城中照得如同白晝,發(fā)出雷鳴般的響聲,人們說這是天破裂。又有巨星墜落在徐州野外,有轟隆的響聲,有人說這是天狗。后來劉赟果然被廢而死。

薛居正
薛居正(912年—981年7月12日),字子平。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人[1] 。北宋大臣、史學家。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進士。歷官后周諫議大夫、刑部郎中、宋初戶部侍郎、兵部侍郎、參知政事、門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昭文館大學士、司空。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因服丹砂而中毒死,享年七十歲。贈太尉、中書令,謚號文惠。咸平二年(999年),配饗太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其代表作是《舊五代史》。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