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子請免叔孫穆子
先秦:左丘明
虢之會,魯人食言,楚令尹圍將以魯叔孫穆子為戮,樂王鮒求貨焉不予。趙文子謂叔孫曰:“夫楚令尹有欲于楚,少懦于諸侯。諸侯之故,求治之,不求致也。其為人也,剛而尚寵,若及,必不避也。子盍逃之?不幸,必及于子。”對曰:“豹也受命于君,以從諸侯之盟,為社稷也。若魯有罪,而受盟者逃,必不免,是吾出而危之也。若為諸侯戮者,魯誅盡矣,必不加師,請為戮也。夫戮出于身實難,自他及之何害?茍可以安君利國,美惡一心也。”
文子將請之于楚,樂王鮒曰:“諸侯有盟未退,而魯背之,安用齊盟?縱不能討,又免其受盟者,晉何以為盟主矣,必殺叔孫豹。”文子曰:“有人不難以死安利其國,可無愛乎!若皆恤國如是,則大不喪威,而小不見陵矣。若是道也果,可以教訓,何敗國之有!吾聞之曰:‘善人在患,弗救不祥;惡人在位,不去亦不祥。’必免叔孫。”固請于楚而免之。
譯文
在鄭國虢地會盟時,魯國人自食其言。楚國的令尹圍要把魯國的叔孫穆子殺掉,樂王鮒向叔孫穆子索取財貨,穆子不肯給。趙文子對叔孫穆子說:“楚國的令尹圍想得到楚國的王位,認為諸侯們都很弱小。諸侯會盟的事,是求得解決問題,不僅僅是要求都到會就行了。令尹圍的為人,剛愎自用,好自尊寵,如果被他碰上,肯定無法躲避。你何不逃走呢?萬一發(fā)生不幸,一定會危及到你。”叔孫穆子回答說:“我奉國君的命令,來參加諸侯的會盟,是為了國家。如果魯國有罪,而來參加會盟的使者逃了,那魯國一定免不了要遭到討伐,這樣我出來反倒危害了國家。如果我被諸侯們殺害,那對魯國的誅伐也就到此為止了,必定不會再興師問罪了,請殺我吧。殺害是出于自身犯罪的話,那確實難堪,如果是由于他人連累到自己,又有什么妨害?如果可以使國君平安,對國家有利,生與死都是一樣的。”
趙文子將向楚國求情,樂王鮒說:“諸侯締結盟約,還沒散會,而魯國就違背它,那又何必締結盟約呢?縱然不能出兵討伐魯國,卻又要赦免魯國來參加會盟的使者,那晉國還憑什么作為盟主呢?一定要殺死叔孫豹。”文子說:“有人不惜一死以保衛(wèi)國家利益,這樣的人難道可以不加愛護嗎?如果都能這樣愛護國家,那么大國就不會喪失威嚴,小國也不會受到欺侮。如果按照這個道理去實行,就可以教訓百姓,又怎么會敗壞國家呢!我聽說:
‘好人有患難,不救他不吉祥;惡人在位,不除掉也不吉祥。’因此,一定要赦免叔孫豹。”趙武子堅決向楚國請求,而赦免了叔孫豹。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