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
清代:蒲松齡
長山王公子瑞亭,能以乩卜。乩神自稱何仙,乃純陽弟子,或云是呂祖所跨鶴云。每降,輒與人論文作詩。李太史質君師事之,丹黃課藝,理緒明切;太史揣摹成,何仙力居多焉,故文學士多皈依之。每為人決疑難事,多憑理,不甚言休咎。
辛未,朱文宗案臨濟南,試后,諸友請決第等。何仙索試藝,悉月旦之。有樂陵李忭,乃好學深思之士,其相好友在座,出其文代為之請。乩批云:“一等。”少間,又批云:“適評李生,據(jù)文為斷。然此生運氣大晦,應犯夏楚。異哉!文與數(shù)適不相符,豈文宗不論文耶?諸公少待,試往探之。”少頃,又書云:“適至提學署中,見文宗公事旁午,所焦慮者殊不在文也。一切付幕客,客六七人,粟生、例監(jiān)都在其中,前生全無根氣,大半餓鬼道中游魂,乞食于四方者也。曾在黑暗獄中八百年,損其目之精氣,如人久在洞中,乍出則天地異色,無正明也。中有一二為人身所化者,閱卷分曹,恐不能適相值耳。”眾問挽回之術,書云:“其術至實,人所共曉,何必問?”眾會其意以告李。李懼,以文質孫太史子未,且訴以兆。太史贊其文,為解其惑。李心益壯,乩語不復置懷。案發(fā),竟居四等。太史大駭,取其文復閱之,殊無疵摘。評云:“石門公祖素有文名,必不悠謬至此。此必幕中醉漢,不識句讀者所為。”于是眾益服何仙之神,共焚香祝謝之。乩又批云:“李生勿以暫時之屈,遂懷慚怍。當多寫試卷,益暴之,明歲可得優(yōu)等。”李如言布之。久而署中亦聞,懸牌特慰之。科試果列前名,其靈應如此。
異史氏曰:“幕中多此輩客,無怪京中丑婦巷中,至夕無閑床也。”

蒲松齡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xiàn)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洪山鎮(zhèn)蒲家莊人。出生于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后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shù)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chuàng)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