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陽及臂凡二十四穴第二十八
兩漢:皇甫謐
三焦上合手少陽,出于關沖。關沖者,金也。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手少陽脈之所出也,為井。刺入一分,留三呼,灸三壯。
腋門者,水也。在小指次指間陷者中,手少陽脈之所溜也,為滎。刺入三分,灸三壯。
中渚者,木也。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后陷者中,手少陽脈之所注也,為俞。刺入二分,留三呼,灸三壯。
陽池,一名別陽,在手表上腕上陷者中,手少陽脈之所過也,為原。刺入二分,留三呼,灸五壯。(《銅人經》云︰不可灸。)外關,手少陽絡,在腕后二寸陷者中,別走心者,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支溝者,火也。在腕后三寸,兩骨之間陷者中,手少陽脈之所行也,為經。刺入二分,留七呼,灸三壯。
三陽絡,在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不可刺,灸五壯。
四瀆,在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刺入六分,留七呼,灸三壯。
天井者,土也。在肘外大骨之后一寸,兩筋間陷者中,屈肘得之,手少陽脈之所入也,為合。刺入一分,留七呼,灸三壯。
清冷淵,在肘上一寸(一本作三寸),伸肘舉臂取之,刺入三分,灸三壯。
消濼,在肩下臂外開腋斜肘分下 (一本無 字),刺入六分,灸三壯。(氣府論注云︰手少陽脈之會。)會宗,手少陽,在腕后三寸空中,刺入三分,灸三壯。

皇甫謐
皇甫謐(mì)(215年—282年),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縣(今甘肅省靈臺縣)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縣)[1-2] 。三國西晉時期學者、醫學家、史學家,東漢名將皇甫嵩曾孫。他一生以著述為業,后得風痹疾,猶手不釋卷。晉武帝時累征不就,自表借書,武帝賜書一車。其著作《針灸甲乙經》是中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其實,除此之外,他還編撰了《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 、《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在針灸學史上,占有很高的學術地位,并被譽為“針灸鼻祖”。摯虞、張軌等都為其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