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忘第七
唐代:孫思邈
(方十六首)
枕中方
常服令人大聰。
龜甲 龍骨 菖蒲 遠志
上四味等分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治多忘,令人不忘方菖蒲(二分) 遠志(七分) 茯苓 茯神 人參(各五分)
上五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夜一,五日后智神良。
開心散
治好忘方。
菖蒲(一兩) 遠志 人參(各十分) 茯苓(二兩)
上四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菖蒲 遠志 茯苓(各三分) 續斷 肉蓯蓉(各二兩)
上五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至老不忘。
菖蒲益智丸
治善忘恍惚,破積聚,止痛安神定志,聰耳明目方。
菖蒲 附子 遠志 人參 桔梗 牛膝(各五分) 茯苓(七分) 桂心(三分)
上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一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日二夜一,禁如藥法。
養命開心益智方干地黃 人參 茯苓(各二兩) 遠志 肉蓯蓉 菟絲子(各三兩) 蛇床子(二分)
上七味治,下篩,服方寸匕,日二,忌食兔肉,余無忌。
八味散方
天門冬(六分) 桂心 茯苓(各一兩) 干地黃(四分) 菖蒲 遠志 石葦 五味子(各三分)
上八味治,下篩,后食酒或水服方寸匕,三十日力倍,六十日氣力強志意足。
治健忘方 天門冬 遠志 茯苓 干地黃上四味等分,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常服勿絕。
治好忘久服聰明益智方 龍骨 虎骨 遠志(等分)
上三味治,下篩,食后服方寸匕,日二。
又方 七月七日取菖蒲酒服三方寸匕,飲酒不至醉。
又方 常以甲子日取石上菖蒲一寸九節者,陰干百日治,下篩,服方寸匕,日三,耳目聰明不忘。(出衢州石橋寺南山。)
又方 七月七日麻勃一升,人參三兩為末,蒸令氣遍,臨夜臥服一刀圭,盡知四方之事。
又方 戊子日取東邊桃枝二七枚縛著臥床中枕之不忘。
又方 常以五月五日日未出時取東向桃枝作三寸木人,著衣帶中令人不忘。
又方 丁酉日自往市買遠志裹著衣中,角頭還作末服之不復忘。
治人心昏塞多忘易誤方
七月七日取蜘蛛網著衣領中,勿令人知,不忘。

孫思邈
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現陜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被后人稱為“藥王”。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經典,同時也博覽眾家醫書,研究古人醫療方劑。他選擇了"濟世活人"作為他的終生事業,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孫思邈還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孫思邈無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