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虛實第四
唐代:孫思邈
(論一首 方二首)
論曰∶夫五臟六腑者,內(nèi)應(yīng)骨髓,外合皮毛膚肉。若病從外生,則皮毛膚肉關(guān)格強急。
若病從內(nèi)發(fā),則骨髓痛疼。然陰陽表里,內(nèi)髓外皮,其病源不可不詳之也。皮虛者寒,皮實者熱。凡皮虛實之,應(yīng)主于肺大腸。其病發(fā)于皮毛,熱則應(yīng)臟,寒則應(yīng)腑。
蒴蒸湯
治皮虛主大腸病,寒氣關(guān)格方。
蒴 根葉(切三升) 菖蒲葉(切三升) 桃葉皮枝(三升) 細糠(一斗) 秫米(三升)
上五味以水一石五斗,煮取米熟為度,大盆器貯,于盆上作小竹床子罩盆,人身坐床中,周回四面將席薦障風(fēng),身上以衣被蓋覆。若氣急時,開孔對中泄氣,取通身接汗可得兩食久許。如此三日,蒸還溫藥足汁用之。若盆里不過熱,盆下安炭火。非但治寒,但是皮膚一切勞冷悉治之。
梔子煎
治皮實主肺病熱氣方。
梔子仁 枳實 大青 杏仁 柴胡 芒硝(各二兩) 生地黃 淡竹葉(切各一升) 生? 元參 ?
上十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孫思邈
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現(xiàn)陜西銅川市耀州區(qū))人,唐代醫(yī)藥學(xué)家,被后人稱為“藥王”。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經(jīng)典,同時也博覽眾家醫(yī)書,研究古人醫(yī)療方劑。他選擇了"濟世活人"作為他的終生事業(yè),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孫思邈還十分重視民間的醫(yī)療經(jīng)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孫思邈無疾而終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