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平〉
唐代:孟詵
(一)主霍亂吐逆。〔心〕
(二)微寒。主中風腳弱,產(chǎn)后諸疾。若和甘草煮湯飲之,去一切熱毒瓦斯。〔證〕
(三)善治風毒香港腳,煮食之,主心痛,筋攣,膝痛,脹滿。殺烏頭、附子毒。〔證〕
(四)大豆黃屑∶忌豬肉。小兒不得與炒豆食之。若食了,忽食豬肉,必壅氣致死,十有八九。十歲以上者不畏也。〔證〕
(五)(大豆)卷∶ 長五分者,破婦人惡血,良。〔證〕
(六)大豆∶寒。和飯搗涂一切毒腫。療男女陰腫,以綿裹內(nèi)之。殺諸藥毒。〔嘉〕
(又,生搗和飲,療一切毒,服、涂之。)〔心〕
(七)謹按∶煮飲服之,去一切毒瓦斯,除胃中熱痹,傷中,淋露,下淋血,散五臟結積內(nèi)寒。和桑柴灰汁煮服,下水鼓腹脹。〔心·嘉〕
(八)其豆黃∶主濕痹,膝痛,五臟不足氣,胃氣結積,益氣潤肌膚。末之,收成煉豬膏為丸,服之能肥健人。〔嘉〕
(九)又,卒失音,生大豆一升,青竹 子四十九枚,長四寸,闊一分,和水煮熟,日夜二服,瘥。〔嘉〕
(十)又,每食后,凈磨拭,吞雞子大,令人長生。初服時似身重,一年以后,便覺身輕。又益陽道。〔心·嘉〕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