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
宋代:蘇頌
滑石(圖缺),生赭陽山谷及泰山之陰,或掖北白山,或卷山,今道、永、萊、濠州皆有之。此有二種,道、永州出者,白滑如凝脂。《南越志》云∶ 城縣出 石, 石即滑石也。土人以為燒器,用以烹魚是也。萊、濠州出者,理粗質青,有白黑點,亦謂之斑石。二種皆可作器用,甚精好。初出軟爛如泥,久漸堅強,彼人皆就穴中乘其軟時制作,用力殊少,不然堅強費功。《本經》所載土地,皆是北方,而今醫家所用,多是色白者,乃自南方來。又按雷《炮炙方》滑石有五色,當用白色如方解石者。其綠色者,性寒有毒,不入藥。又云∶凡滑石似冰白青色,畫石上有白膩文者,為真。如此說∶則與今南中來者,又皆相類,用之無疑矣。然雷 雖名隋人,觀其書乃有言唐以后藥名者,或者后人增損之歟。或云沂州出一種白滑石,甚佳,與《本經》所云泰山之陰相合。然彼土不取為藥,故醫人亦鮮知用之。今濠州醫人所供青滑石,云性微寒無毒,主心氣澀滯。與《本經》大同小異。又吳錄《地理志》及《大康地記》云∶郁林州布山縣,多虺,其毒殺人,有冷石可以解之,石色赤黑,味苦,屑之著瘡中,并以切齒立蘇,一名切齒石。今人多用冷石作粉,治痱瘡,或云即滑石也,但味之甘苦不同耳。謹按古方利小便,治淋澀,多單使滑石。又與石葦同搗末,飲服刀圭更快。又主石淋發煩悶,取滑石十二分,研粉,分兩服,以水和攪令散,頓服之。煩熱定,即停后服,未已,盡服之必瘥。
蘇頌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出身閩南望族,其父蘇紳曾任集賢殿修撰。蘇頌好學,于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于算法、地志、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作為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他領導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