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
宋代:蘇頌
芫花(圖缺),生淮源川谷,今在處有之。宿根舊枝莖紫,長一、二尺。根入土深三、五寸,白色,似榆根;春生苗葉,小而尖,似楊柳枝葉;二月開紫花,頗似紫荊而作穗,又似藤花而細。
三月三日采,陰干。其花須未成蕊,蒂細小,未生葉時收之。葉生花落,即不堪用。《吳普本草》云∶芫花,一名敗華,一名兒草,一名黃大戟。二月生葉,加濃則黑。華有紫、赤、白者。三月實落盡,葉乃生是也。而今絳州出者,花黃謂之黃芫花。漢太倉公淳于意,治臨淄女子薄吾蟯(音饒)瘕。蟯瘕為病,腹大,上膚黃粗,循之戚戚然。意飲以芫花一撮,即出蟯可數升,病遂愈。張仲景治太陽中風,吐下嘔逆者,可攻十棗湯主之。芫花熬、甘遂、大戟三物等分,停各篩末,取大棗十枚,水一升半,煮取八合,去滓,內諸藥,強人一錢匕,羸人半錢匕,溫服之。不下,明旦更加半匕,下后糜粥自養。病懸飲者,亦主之。胡洽治水腫及支飲、 飲,加大黃、甘草,并前五物各一兩,棗十枚,同煮如法。一方又加芒硝一兩,湯成下之。又《千金方》凝雪湯,療天行毒病七、八日,熱積聚胸中,煩亂欲死。起人死方,取芫花一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漬故布薄胸上,不過再三薄,熱則除,當溫四肢,護厥逆也。吳普又云∶芫花根,一名赤芫根。神農∶辛,雷公∶苦,有毒。生邯鄲,八月、九月采,陰干。久服令人泄。古方亦入藥用?!豆沤皲涷灐贰茂煴┲欣?,傷寒鼻塞,喘嗽喉中啞塞,失音聲者。取芫花根一虎口,切,曝干。令病患以薦自縈就裹。舂芫花根令飛揚,入其七孔內,當眼淚出,口鼻皆羅 畢畢耳,勿住,令芫根盡則止。病必于此瘥。
蘇頌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出身閩南望族,其父蘇紳曾任集賢殿修撰。蘇頌好學,于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于算法、地志、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作為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他領導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