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
宋代:蘇頌
沉香(圖缺)、青桂香、雞骨香、馬蹄香、棧香,同是一本,舊不著所出州土,今惟海南諸國及交、廣、崖州有之。其木類椿、櫸,多節,葉似橘,花白,子似檳榔,大如桑椹,紫色而味辛,交州人謂之蜜香。欲取之,先斷其積年老木根,經年其外皮干俱朽爛,其木心與枝節不壞者,即香也;細枝緊實未爛者,為青桂;堅黑而沉水為沉香;半浮半沉與水面平者,為雞骨;最粗者為棧香;又云棧香中形如雞骨者為雞骨香。形如馬蹄者為馬蹄香。然今人有得沉香奇好者,往往亦作雞骨形,不必獨是棧香也;其又粗不堪藥用者,為生結黃熟香;其實一種,有精粗之異耳。并采無時。《嶺表錄異》云∶廣管羅州多棧香,如柜柳,其花白而繁,皮堪作紙,名為香皮紙,灰白色,有紋如魚子,箋其理慢而弱,沾水即爛,不及楮紙,亦無香氣。又云與沉香、雞骨、黃熟雖同是一木,而根、干、枝、節各有分別者是也。然此香之奇異最多品。故相丁謂在海南作《天香傳》言之盡矣。云四香凡四名十二狀皆出于一本,木體如白楊,葉如冬青而小。又敘所出之地,云竇、化、高、雷,中國出香之地也,比海南者優劣不侔甚矣。既所稟不同,復售者多,而取者速,是以黃熟不待其稍成,棧沉不待似是,蓋趨利戕賊之深也。非同瓊管黎人,非時不妄翦伐,故木無夭札之患,得必異香,皆其事也。又薰陸香形似白膠,出天竺、單于二國。《南方草木狀》如薰陸出大秦國,其木生于海邊沙上,盛夏木膠出沙上,夷人取得賣與賈客。乳香亦其類也。《廣志》云∶南波斯國松木脂,有紫赤如櫻桃者,名乳香,蓋薰陸之類也。今人無復別薰陸者,通謂乳香為薰陸耳。治腎氣,補腰膝,霍亂吐下,沖惡中邪氣,五疰。治血,止痛等藥及膏煎多用之,然至粘,難研。用時以繒袋掛于窗隙間良久,取研之,乃不粘。又雞舌香,出昆侖及交愛以南,枝葉及皮并似栗,花如梅花,子似棗核,此雌者也;雄者著花不實,采花釀之,以成香。按諸書傳或云是沉香木花,或云草花,蔓生,實熟貫之。其說無定。今醫家又一說云∶按《三省故事》,尚書郎口含雞舌香,以其奏事答對,欲使氣芬芳也。而方家用雞舌香,療口臭者,亦緣此義耳。今人皆于乳香中時時得木實似棗核者,以為雞舌香,堅頑枯燥,絕無氣味,燒亦無香,不知緣何得香名,無復有芬芳也。又葛稚川《百一方》,有治暴氣刺心切痛者,研雞舌香酒服,當瘥。今治氣藥,借雞舌香名,方者至多,亦以雞舌香善療氣也。或取以療氣及口臭,則甚乖疏,又何謂也。其言有采花釀成香者,今不復見。果有此香,海商亦當見之,不應都絕,京下老醫或有謂雞舌香,與丁香同種,花實叢生。其中心最大者為雞舌香,擊破有解理如雞舌,此乃是母丁香,療口臭最良,治氣亦效,蓋出陳氏拾遺,亦未知的否?《千金》療瘡癰,連翹五香湯方,用丁香,一方用雞舌香,以此似近之。《抱樸子》云∶以雞舌、黃連、乳汁煎注之,諸有百疹之在目,愈而更加精明倍常。又有詹糖香,出交廣以南,木似橘,煎枝葉以為香,往往以其皮及蠹屑和之,難得淳好者,唐方多用,今亦稀見。又下蘇合香條云∶生中臺川谷。蘇恭云∶此香從西域及昆侖來,紫色,與真紫檀相似,而堅實,極芬香;其香如石,燒之灰白者好,今不復見此等,廣南雖有此,而類蘇木,無香氣,藥中但用如膏油者,極芬烈耳。陶隱居以為是師子矢,亦是指此膏油者言之耳。然師子矢,今內帑亦有之,其臭極甚,燒之可以辟邪惡,固知非此也。《梁書》云∶天竺出蘇合香,是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又云∶大秦國采得蘇合香,先煎其汁,以為香膏,乃賣其滓與諸人,是以輾轉來達中師子矢風熱腫毒,主心腹痛,霍亂,中惡鬼氣,殺蟲。有數種,黃、白、紫之異,今人盛用之。真紫檀,舊在下品,亦主風毒。蘇恭云∶出昆侖盤盤國,雖不生中華,人間遍有之。檀木生江淮及河朔山中,其木作斧柯者,亦檀香類,但不香耳。至夏有不生者,忽然葉開,當有大水。
農人候之,以測水旱,號為水檀。又有一種,葉亦相類;高五、六尺,生高原地;四月開花,正紫,亦名檀。根如葛,主瘡疥,殺蟲,有小毒也。
蘇頌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出身閩南望族,其父蘇紳曾任集賢殿修撰。蘇頌好學,于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于算法、地志、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作為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他領導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