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
宋代:蘇頌
吳茱萸(圖缺),生上谷川谷及冤句,今處處有之,江浙,蜀漢尤多。木高丈余,皮青綠色;葉似椿而闊濃,紫色;三月開花,紅紫色;七月、八月結(jié)實,似椒子,嫩時微黃,至成熟則深紫。
九月九日采,陰干。《風(fēng)土記》曰∶俗尚九月九日謂為上九,茱萸到此日氣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頭,云辟惡氣御冬。又《續(xù)齊諧記》曰∶汝南桓景隨費長房學(xué)。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災(zāi)厄,宜令急去家,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上,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景如言,舉家登高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代之矣。故世人每至此日登高飲酒,戴茱萸囊,由此耳。世傳茱萸氣好上,言其沖膈,不可為服食之藥也。張仲景治嘔而胸滿者,茱萸湯主之。吳茱萸一升,棗二十枚,生姜一大兩,人參一兩,以水五升,煎取三升,每服七合,日三。干嘔吐涎沫而頭痛者,亦主之。又其南行枝,主大小便卒關(guān)格不通,取之?dāng)喽热缡值诙钢泄?jié),含之立下,出姚僧垣方。根亦入藥用。刪繁方療脾勞熱,有白蟲在脾中,為病令人好嘔者,取東行茱萸根,大者一尺,大麻子八升,橘皮二兩,凡三物 咀,以酒一斗,浸一宿,微火上薄暖之,三下,絞去滓,平旦空腹服一升取盡,蟲便下出,或死,或半爛,或下黃汁。凡作藥法,禁聲,勿語道作藥,蟲便下驗。
蘇頌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qū))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學(xué)家、天文機(jī)械制造家、藥物學(xué)家。出身閩南望族,其父蘇紳曾任集賢殿修撰。蘇頌好學(xué),于經(jīng)史九流、百家之說,至于算法、地志、山經(jīng)、本草、訓(xùn)詁、律呂等學(xué)無所不通。作為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貢獻(xiàn)是對科學(xué)技術(shù)方面,特別是醫(yī)藥學(xué)和天文學(xué)方面的突出貢獻(xiàn)。他領(lǐng)導(dǎo)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jì)最偉大的博物學(xué)家和科學(xué)家之一”。著有《圖經(jīng)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