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藥根
宋代:蘇頌
黃藥根(圖缺),生嶺南,今夔、峽州郡及明、越、秦、隴州山中亦有之,以忠、萬州者為勝。藤生、高三、四尺;根及莖以小桑,十月采根。秦州出者謂之紅藥子,葉似蕎麥,枝梗赤色,七月開白花,其根初采,濕時紅赤色,曝干即黃。開州興元府又產一種苦藥子,大抵與黃藥相類,主五臟邪氣,治肺,壓熱,除煩燥,亦入馬藥用。春采根曝干。又下有藥實根條,云生蜀郡山谷。蘇恭云∶即藥子也,用其核仁。《本經》誤載根字,疑即黃藥之實,然云生葉似杏,花紅白色,子肉味酸,此為不同。今亦稀用,故附于此。孫思邈《千金月令》∶療忽生癭疾一、二年者,以萬州黃藥子半斤,須緊重者為上。如輕虛,即是佗州者,力慢,須用一倍。取無灰酒一斗,投藥其中,固濟瓶口,以糠火燒一復時,停騰,待酒冷即開。患者時時飲一盞,不令絕酒氣。經三、五日后,常須把鏡自照,覺銷即停飲,不爾便令人項細也。劉禹錫《傳信方》亦著其效,云得之邕州從事張 , 目擊有效,復己試,其驗如神。其方并同,有小異處。惟燒酒侯香氣出外,瓶頭有津出即止,不待一宿,火仍不得太猛。酒有灰。
蘇頌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出身閩南望族,其父蘇紳曾任集賢殿修撰。蘇頌好學,于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于算法、地志、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作為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他領導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