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心滌兄夫人半產血暈危證
清代:程文囿
汪心滌兄夫人,體孱多病,懷孕三月,腹痛見血,勢欲小產,延余至時,胎已下矣。血來如崩,昏暈汗淋,面白如紙,身冷脈伏。予曰∶事急矣,非參附湯莫挽。僉謂用參恐阻惡露,予曰∶人將死矣,何遠慮為。亟煎參附湯灌之。少蘇,旋復暈去,隨暈隨灌,終夕漸定,續用參術 草歸地枸杞大劑濃煎,與粥飲肉汁間服,旬日始安。再投歸脾湯數十劑乃愈。后張效伊芳翁夫人,證同,亦照此法治驗。乾隆甲寅秋,予室人葉孕三月,胎墮血暈,日進參 十數兩乃定。后仍半產數次,勢皆危險,均賴補劑挽回。倘惑于浮議,并殆矣。
程文囿
程杏軒出生世醫之家,少業儒,博學工詩,20歲開始研究醫學。24歲在巖寺行醫,診第一例病人為產后感邪,高熱不退的危重病人,杏軒辯證施治,不囿于“產后宜溫”之說,重用白虎湯合玉竹散清下,終使病愈。因此病名漸噪,到嘉道年間,學驗頗豐,而乃以內婦兒科見長,加之為人和藹,醫德高尚,求診接踵,醫名顯卓,時人謂:“有杏軒則活,五杏軒則死。”杏軒認為醫術蔑古則失之縱,泥古則失之拘,應以古人為師。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