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文彩兄令堂病類噎隔奇證
清代:程文囿
噎隔一病,古人論之甚詳,尚有似隔非隔之證,猶未言及。文兄令堂年屆四旬,病經數月,初時不能食飯,后并米飲俱不能咽,強之即吐,隔證無疑。然每日尚可啖干面 數枚,思古人論隔證,不出胃脘枯槁四字。又稱陽氣結于上,陰液衰于下,今既不能食飯,何獨能食面?且飲湯即吐,干食反安,理殊不解,與逍遙散,數服不應。考《張氏醫通》有飲鵝血法,行之又不驗,更醫多方圖治,亦不效,因勸勿藥,兩載后可食面湯并精豬肉。今十余年,肌肉不瘦,起居如常,亦奇證也。
程文囿
程杏軒出生世醫之家,少業儒,博學工詩,20歲開始研究醫學。24歲在巖寺行醫,診第一例病人為產后感邪,高熱不退的危重病人,杏軒辯證施治,不囿于“產后宜溫”之說,重用白虎湯合玉竹散清下,終使病愈。因此病名漸噪,到嘉道年間,學驗頗豐,而乃以內婦兒科見長,加之為人和藹,醫德高尚,求診接踵,醫名顯卓,時人謂:“有杏軒則活,五杏軒則死。”杏軒認為醫術蔑古則失之縱,泥古則失之拘,應以古人為師。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