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
清代:顧靖遠
喘病無不本于肺。故經(jīng)曰∶諸痿喘嘔,皆屬于上。蓋肺主氣,氣逆則喘。肺位最高,故曰屬上也。
巢氏、嚴氏、本《內(nèi)經(jīng)》諸逆沖上,皆屬于火之說止言實熱。獨王海藏辨華陀肺氣盛為喘,《活人書》氣有余則喘,二語云∶氣盛則當氣衰,有余當作不足。若肺氣果盛,果有余,則清肅之令下行,豈復(fù)為喘?皆以火入于肺,炎灼真氣,真氣衰與不足而喘。所謂盛與有余者,乃肺中之火,而非肺之真氣也。斯言誠超出前人。然余觀昔賢之論,悉有所本,不可偏廢。審果實熱有余所致者,則從巢之諸說治之。審果火爍肺金,真氣不足所致者,則從海藏治之。故因風寒者解其邪;因暑濕者,滌其煩;火實者,清之;氣郁者,疏之;痰壅者,開之,食滯者,消之。氣虛而火入于肺者,補氣為主;陰虛而火乘金者,壯水為急;腎虛氣不歸原,納氣歸根;腎虛水邪泛濫,逐水下流。如上諸款,皆其大綱。然致喘之因甚多,須一隅三反,方不愧為明通之醫(yī)矣。
疏邪利金湯〔見傷風。〕此治風寒致喘之劑。
竹葉石膏湯〔見傷寒。〕此治傷暑致喘之劑。
瀉白散〔見火。〕加茅根。〔肺熱喘急,一味煎飲如神。〕此治肺熱致喘之劑,實火加苦寒,虛火加甘寒。
沉香降氣散
真沉香 砂仁 蘇子 橘紅 郁金 枇杷葉〔治喘蜜炙,治嘔姜炙。〕白茯苓 麥冬〔皆下氣降逆之品。〕肺壅喘甚者加甜葶藶,〔以瀉肺氣之壅逆。〕挾熱者加茅根,〔涼金定喘。三、五兩。〕煎湯煎藥。
此治氣郁致喘之劑。
順氣開痰飲〔見中風。〕或加二冬、沙參之屬。
此治痰壅致喘之劑。按士材云∶《內(nèi)經(jīng)》論喘,其因眾多,究不越于火逆上而氣不降。斯言深得要領(lǐng)。所以仲淳云∶喘病屬肺虛有熱,因而痰壅,此方可宗而加減用之。若果屬痰,因而致喘,方可用二陳、六君子等湯治之。
保和丸〔見泄瀉。〕此治傷食致喘之劑,加減用之。
生脈散〔見暑。〕本方加蘇子 茅根 貝母。〔氣虛則喘,人參補之。喘則氣耗,五味斂之。肺喜潤,故用麥冬,肺欲利,故用蘇子,肺惡熱以茅根清火,肺惡塞,以貝母消痰。〕此方喘因氣虛、而火入于肺者宜之。
八仙長壽丸〔見虛勞。〕原方加麥冬〔合麥冬以清肺。〕牛膝〔各六兩。〕紫河車〔峻補其腎,一、 二具。〕或再加青鉛〔色黑導(dǎo)腎鎮(zhèn)墜之劑,降痰如神,鐵銚內(nèi)溶化,去渣腳,收用,二兩。〕真沉香 砂仁〔如氣從臍逆沖而上者,此腎虛不能納氣歸原,非沉香、砂仁引導(dǎo)不濟。各五錢。〕〔茅根湯送下。〕此方、喘因陰虛而火乘金者宜之。
六味腎氣丸〔見腫脹。〕此方喘因腎虛,水邪泛濫者宜之。若果有火衰癥脈者,方可用濟生腎氣丸。
參附湯 治真陽不足,上氣喘急,氣短頭暈,〔陽欲上脫。〕汗出肢冷。〔陽欲外脫。〕人參〔一、二、三兩。〕制附子〔一、三、五錢。〕此方果系真陽欲脫致喘者,急用以挽之,否則切勿妄投。
麻杏甘石湯 治哮喘。
麻黃〔炒。三、五、七錢。〕杏仁〔散風寒。〕甘草 石膏〔清肺熱。〕合二陳加栝蔞〔消痰。〕蘇子 桑皮 枳殼〔下氣。〕此降氣消痰清火而兼散邪之劑。此病禁用熱劑,亦不可純用寒涼,恐外邪難解。蓋哮癥良由痰火郁于內(nèi),風寒束于外而致者居多。或因過食酸咸,或因積火熏蒸,病根深久,難以卒除,宜避風寒,節(jié)濃味可也。
喘病之脈,不宜急疾。
喘病汗出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汗出如油、喘而不休者死。久病肉脫作喘,六脈如平者〔燈盡火焰之兆。〕必死。
顧靖遠
顧靖遠,字松園,號花洲,清代吳門人,私淑繆仲淳,康熙時曾入太醫(yī)院,著作有《顧松園醫(yī)鏡》、《醫(yī)要》。今存《醫(yī)鏡》十六卷,包括:《靈素摘要》二卷,《內(nèi)景圖解》一卷、《脈法刪繁》一卷、《本草必用》二卷、《癥方發(fā)明》八卷、《格言匯纂》二卷。顧氏在虛勞證治上頗具特色,其學術(shù)思想主要受喻昌的影響。在《內(nèi)經(jīng)》條文的分類方法上,顧氏將《內(nèi)經(jīng)》條文分為"攝生、陰陽、臓象、氣味、治則、病機、運氣"七類。其注文在博采前人如《類經(jīng)》、《內(nèi)經(jīng)知要》的內(nèi)容基礎(chǔ)之上,刪繁存簡,使之更便于閱讀與記憶。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