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
清代:顧靖遠
不寐之故,屬心血不足,有熱所致。故仲淳曰∶治不寐當以養陰血,清心火為要。然亦有因肝經血虛,氣滯而不寐者,則當疏肝養血。有因胸膈痰壅,氣逆而不寐者,則當滌痰降氣。有因病后血少,或勞癥陰虛而不寐者,則當滋陰養目。此尚大略,然虛實不齊,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加減補心丹
生地 白芍 丹皮 棗仁〔養血。〕麥冬〔同竹葉以清心。〕茯神 遠志 石斛〔安神。〕加竹葉 圓肉調服朱砂末。有痰加竹瀝,心火甚者加犀角、黃連,虛者加人參。
此方養血、清心、安神,宗仲淳法甚效,隨癥加減治之。
【舉例】
一婦患陰虛火癥,徹夜不眠者兩月,飲食俱廢,形體日消,皆謂不治。仲淳診視,許以可救。蓋此病雖屬虛,幸臟腑無損,心經雖有火,不至灼肺。況久病脈調,身不發熱,豈有他虞。多服補陰收斂之劑,自然水升火降而愈。用生脈散加茯苓、棗仁、遠志、當歸、生地大劑投之。因虛甚氣怯,佐以琥珀、辰砂、金、銀器之類,約百余劑而瘳。
顧靖遠
顧靖遠,字松園,號花洲,清代吳門人,私淑繆仲淳,康熙時曾入太醫院,著作有《顧松園醫鏡》、《醫要》。今存《醫鏡》十六卷,包括:《靈素摘要》二卷,《內景圖解》一卷、《脈法刪繁》一卷、《本草必用》二卷、《癥方發明》八卷、《格言匯纂》二卷。顧氏在虛勞證治上頗具特色,其學術思想主要受喻昌的影響。在《內經》條文的分類方法上,顧氏將《內經》條文分為"攝生、陰陽、臓象、氣味、治則、病機、運氣"七類。其注文在博采前人如《類經》、《內經知要》的內容基礎之上,刪繁存簡,使之更便于閱讀與記憶。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