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便難及大小便并不通方
宋代: 洪氏
治脾胃不和,常患大便堅強難方。
大黃 芍藥 濃樸(炙各二兩) 枳實(六枚) 麻子(別研五合)
上五味,搗篩,入麻子,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稍稍增之,以通利為度,可常將之。(《外臺》卷二十七)
治不得大便十日,或一月,煩滿欲死方。
葵子二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醫(yī)心方》卷十二)
治大便牢難,腹熱連日,欲死方。
白蜜三升,于微火上煎之,使如強 ,以投冷水中,須臾當(dāng)凝出丸,丸如手指大,長六寸、七寸,內(nèi)谷道中,即得通。(《醫(yī)心方》卷十二)
治七、八日奔?xì)鈧挠勒撸汈П阃ǚ健?/p>
豬膽一枚,內(nèi)下部中,良。(《外臺》卷二十七)
治大、小便不通,三陽實,大便不通方。
榆白皮(三兩) 桂心(二兩) 滑石(六兩) 甘草(三兩炙)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外臺》卷二十七)
治關(guān)格之病,腸中轉(zhuǎn)痛,不得大、小便,一日一夜不瘥欲死方。
芒硝三兩,紙三重裹,于炭火內(nèi)燒令沸,安一升水中盡服之,當(dāng)先飲溫湯一、二升以來,吐風(fēng)寒冷氣入腸,忽痛堅急如吹狀,大、小便不通,或小腸有氣結(jié),如升大脹起,名為關(guān)格病。又治大、小便不利病。
苦參 滑石 貝齒(各等分)
上三味,搗篩為散,每服飲下一匕。(《外臺》卷二十七)
又方
煮葵根汁服之,彌佳。(《外臺》卷二十七)
治久不得大、小便方。
豬脂如雞子,著一杯酒中,煮之令沸,頓服。(《醫(yī)心方》卷十二)
治大、小便卒關(guān)格不通方。
吳茱萸南行枝,取之?dāng)喽热缡值诙钢泄?jié),含之立下。(《證類本草》卷十三)
治大小便閉方。
亂發(fā)末三指撮,投半升水中,一服。(《證類本草》卷十五)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