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暑濕穢合邪論
清代:吳貞
凡暑月霪雨之后.日氣煦照.濕濁上騰.人在濕熱蒸淫中感之.則暑濕交受.兼溷穢濁之氣.人中之.即痧毒也.夫人之正氣一虛.暑濕穢濁之邪.俱從口鼻吸入.流布三焦.上乘于心.為中痧.中入于胃.為霍亂.踞于膜原.為寒熱.歸于腸胃.為泄瀉.
蓋暑濕之邪.驟發而重者.為濕溫.為傷寒.遲發而輕者.為寒熱.為晚發.觸邪隨時即發者.為寒熱.為泄瀉.伏邪遇秋始發者.則為瘧為痢矣.一邪之染.為病非一.臨癥者可不探本窮源為治哉.
吳貞
吳貞,字坤安,烏程(現浙江吳興)人。清代醫學家,曾經親聆葉天士、薛生白等大家的教誨。吳氏少多疾病,遂究心于醫,上自《靈樞》 《素問》,下迄金元明清諸家醫書,無不悉心研求。吳氏認為方中行之《條辨》、喻嘉言之《尚論》、柯韻伯之《來蘇集》、王晉三之《古方注》都能獨出心裁,別開生面;對薛生白、葉天士等將溫熱之治不混于傷寒,則極為贊同。行醫三十年,對診治外感病頗有心得,于1796年著成《傷寒指掌》一書。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