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清代:莫枚士
百病之因有八∶一邪氣,二水濕,三鬼神,四蟲獸,五器物,六飲食,七藥石,八人事。前五者在身外,后三者在身內。而八綱之中,各有數目。邪氣之屬,有風日霧瘴,有寒暑。水濕之屬,有露雨,有水。鬼神之屬,有沖擊,有喪尸,有精魅,有禍祟。蟲獸之屬,有咬螫,有影射,有遺毒,有觸氣。器物之屬,有金鏃,有打壓,有觸傷,有湯火。飲食之屬,有禁忌,有過多,有五味所傷,有中毒。藥石之屬,有服藥過劑,有藥誤石毒鴉片。人事之屬,有喜憂欲恚恐,有行立坐臥,舉重閃挫,墮墜跌仆。總計其目,二十有余。擬引古論,衍成一卷,而未遑也,略序于此。
莫枚士
莫枚士,清代文字學家、醫學家。名文泉,號苕川迂叟。浙江歸安(今吳興)人。少治訓詁之學,舉于鄉。咸豐末年(1861年)避亂海上,見時疫盛行,始志于醫學。論醫常取儒學之法,本小學以讀醫經。嘗輯眾說,考文析義,先后校注而成《傷寒論》、《金匱方論》及《金匱論略》。又集眾癥,釋名狀,立義例,作《證原》及《脈法》。認為治病在于處方,處方在于遣藥,遂相繼撰著《經方釋例》四卷(1884年)及《神農本草經校注》三卷(1900年),闡發己見。同治十年(1871年)集所存醫論一百五十余篇,厘為四卷,名《研經言》,曾得陸懋修校正并序。其書重在釋經辨誤,多發前人之未發。所著《研經言》頗得醫林贊許;《經方釋例》尤多創見。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