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痿
清代:葉天士
潰瘍流膿經年.脈細色奪.聲嘶食減.咳嗽喉中梗痛.皆漏損脂液.陰失內守.陽失外衛.肺痿之 .諒難全好.
人參 黃 苡仁 炙草 歸身 白芨
□
肺痿頓吐涎沫.食物不下.并不渴飲.豈是實火.津液蕩盡.二便日少.宗仲景甘藥理胃.乃虛則補母.仍佐宣通脘間之捍格.
人參 麥冬 熟半夏 生甘草 白粳米 南棗肉
□
勞煩經營.陽氣弛張.即冬溫外因咳嗽.亦是氣泄邪侵.辛以散邪.苦以降逆.希冀嗽止.而肺欲辛.過辛則正氣散失.音不能揚.色消吐涎喉痹.是肺痿難治矣.仿內經氣味過辛.主以甘緩.
北沙參 炒麥冬 飴糖南棗
□
凡外熱入肺而咳嗽者.可用表散藥.若內傷累及于肺而致咳者.必從內傷治.汗之則泄陽氣.肺痿音低.顯然藥誤.
黃 黃精 棗仁 白芨
□
病患述上年五月住直隸白溝河.北方不比南地.濕蒸則熱.夜坐仍涼.想是時寒熱.亦是輕邪.醫用滾痰丸下奪.表邪閉結不出.肺痿音啞喉癟.咽物艱難.仿徐之才輕可去實.用有氣無味之藥.
射干 生甘草 大力子 麻黃炙 蟬衣 囫圇滑石 連皮杏仁
葉天士
葉天士(1667-1746),名桂,號香巖,別號南陽先生,江蘇吳縣人,清代杰出的醫學家,為溫病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葉天士生于醫學世家,祖父葉時、父葉朝采都是精通醫術,尤其以兒科聞名。葉桂12歲開始從父學醫,14歲時,他父親死了,于是抱著失去親人的痛苦,再他父親的門人朱某為老師,專學醫術。葉天士聰慧過人,悟超象外,一點即通;尤其虛心好學,凡聽到某位醫生有專長,就向他行弟子禮拜其為師,十年之內,換了十七個老師,并且他能融會貫通,因此醫術突飛猛進,名聲大震。尚書沈德潛曾為他立傳,說:“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販夫豎子,運至鄰省外服,無不知有葉天士先生,由其實至而名歸也。”(《沈歸愚文集·葉香巖傳》)葉氏不僅精通醫術,而且治學講求宏搜博覽,學究天人,精細嚴謹,使醫術與學術相得益彰,他認為“學問無窮,讀書不可輕量也。”故雖享有盛名,但卻手不釋卷,廣采眾長。嵇璜“序”曾說:“先生之名益高,從游者益眾,先生固無日不讀書也。”其為人“內外修備、交朋忠信……以患難相告者,傾囊助之,無所顧藉”。他為醫卻不喜歡以醫自名,臨終前對他的兒了說:“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又讀萬卷書而后可借術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刃也。吾死,子孫慎勿輕言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