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論
清代:葉桂
按香港腳之病,自古無有稱之。自晉蘇敬始,其頭痛寒熱類傷寒,而病起足膝腫病,則與傷寒異。其逆氣上行,類風厥而痛甚,乃至悶倒,則與風厥異。其兩足軟弱,類痿痹而時發時止,痛惟在足,則與痿之一廢不復,痹之無定所者異。致此之由,多因美飲醇醪,上承濕熱之下注,蹈寒涉水,下吸清濕之上升,兩者交成,故名壅疾。自東垣有南方香港腳,外感清濕作寒治;北方香港腳,內傷酒乳作濕熱治之論。致使后人泥之,遂成南北兩派。互相拘執,不知北方縱無地之卑濕,其冒雨露,履汗 ,與夫脫卸靴履,汗出而風吹之,致血凝于足,豈不與南方卑濕同類,盡屬外中者乎?南方縱無潼乳之濕,其酒食過多,與臟腑所傳,津液水谷停積于中而下注者,豈不與北方潼乳之濕同類,盡屬內傷者乎?學人茍能圓通活變,斯萬舉萬當矣。
葉桂
葉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字天士,號香巖,別號南陽先生。江蘇吳縣(今蘇州)人。祖籍安徽歙縣,其高祖葉封山從安徽歙縣藍田村遷居蘇州,居上津橋畔,故葉桂晚年又號上津老人。 葉桂是清代著名醫學家,四大溫病學家之一。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