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脹禁用攻瀉論
清代:葉桂
從來腫病,遍身頭面俱腫,尚易治。若只單單腹腫,則為難治。此其間有所以然之故,不可不辨也。蓋傳世諸方,皆是悍毒急攻之法,耗損真元,虧傷脾胃,可一而不可再。用藥縱取效于一時(shí),倘再腹腫,則更無法可用矣!且遍身俱腫者,五臟六腑各有現(xiàn)證,故瀉肝瀉肺瀉膀胱大小腸之藥,間有取效之時(shí)。而單單腹脹,則中州之地久窒其四運(yùn)之軸,而清者不升,濁者不降,互相聚結(jié),牢不可破,實(shí)因脾氣衰微所致。而瀉脾之藥,尚敢漫用乎?且腫病之可瀉者,但可施之西北盛壯之人,及田野農(nóng)夫之流,豈膏粱老少之所能受?設(shè)謂腫病概可用之,大滿大實(shí),必從乎瀉,而病后腫與產(chǎn)后腫,亦將瀉之耶?且古方原載腫病五不治∶唇黑傷肝,缺盆平傷心,臍突傷脾,背平傷肺,足底平傷腎,此五者不可治矣。是其立方之意,非皆為不可治之證而設(shè),后人不察,概從攻瀉者何耶?所以凡用劫奪之藥者,其始非不遽消,其后攻之不消矣,其后再攻之如鐵石矣。不知者觀之,方謂何物邪氣?若此之盛,自明者觀之,不過為猛藥所攻而致。覺此身之元?dú)猓D(zhuǎn)于此身為難者,直有驅(qū)良民為寇之弊,所謂亦子盜兵,弄于潢池 其然乎?明乎此,則有培養(yǎng)一法,補(bǔ)益元?dú)馐且?;則有招納一法,升陽舉氣是也,則有解散一法,開鬼門潔凈府是也。三法俱不言瀉,而瀉在其中矣,無余蘊(yùn)矣。
葉桂
葉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字天士,號香巖,別號南陽先生。江蘇吳縣(今蘇州)人。祖籍安徽歙縣,其高祖葉封山從安徽歙縣藍(lán)田村遷居蘇州,居上津橋畔,故葉桂晚年又號上津老人。 葉桂是清代著名醫(yī)學(xué)家,四大溫病學(xué)家之一。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jì)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