癖等七種釋名論
清代:葉桂
或悶痞與 癖積聚 瘕,病雖相似,而名各不同,請逐一條陳其說,以曉后學可乎?曰∶痞者否也,如天地不交之否,內柔外剛,萬物不通之義也,物不可以終否,故痞久則成脹滿,而莫能療焉; 癖者,懸絕隱僻,又元妙莫測之名也;積者跡也,挾痰血以成其跡,亦郁久積至之謂耳;聚者緒也,根據元氣以為端緒,亦聚散不常之意耳;癥者征也,以其有所征驗,及久而成積聚也;瘕者假也,又遐也,以其假借氣血成形,及歷年遐遠之謂也。大抵痞與癖,乃胸膈之候;積與聚,乃肚腹間之病,因屬上中二焦之病,故多見于男子;其 與瘕。
獨見于臍下,是為下焦之病,故常見于婦人。大抵腹中有塊,不問積聚 瘕,俱為惡候,切不可視為尋常,而不求醫早治。若待脹滿已成,胸脅膨擊,雖倉扁復生,亦莫能救。遘此疾者,可不慎乎!
葉桂
葉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字天士,號香巖,別號南陽先生。江蘇吳縣(今蘇州)人。祖籍安徽歙縣,其高祖葉封山從安徽歙縣藍田村遷居蘇州,居上津橋畔,故葉桂晚年又號上津老人。 葉桂是清代著名醫學家,四大溫病學家之一。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