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精白濁皆由心腎兩虛辨
清代:葉桂
遺精者,不交而自泄也;夢遺者,夢交而泄也,二者皆從精道而出。夫精雖藏于腎,而實主于心,雖有邪術所使,夢與人交,及娩人鬼胎夜感之甚,未必不由心腎兩虛,邪乘虛入者。
何也?蓋心之所藏者神,腎之所藏者精,心腎者,精神之根蒂也。凡男子思慮過度,則水火不交;快情恣欲,則元精失守。所以心動者神馳,神馳者精散。因晝之所思,故夜有所夢。
今人多用龍骨、牡蠣等澀精之劑,隨止隨發,惟知固腎,不知治心。殊不知神不歸舍,則無精無主,安能自守哉?濁者從小便竅中而出,如油如膏,或有五色光彩,或赤或白,或澄根混濁,或如精狀,名曰白淫。雖與遺精所出各異,所感則一,亦心血虧少,相火內熾,中焦濕熱,淫氣不清。譬如井中取水至清,烹之為白湯,澄之則有腳,豈非濕熱混濁者乎?醫者但當分其虛實輕重,濕熱多少而治。如有虛損諸證者,則從虛治。因于心者,養心以收神;因于腎者,因腎以澀精;正虛者,主濕勝,宜溫補心腎之劑;偏虛者,主熱勝,宜清補心腎之劑;濕熱從丹溪治法;若患久者,宜升舉之藥。其外更有思欲不遂而精泄,有氣盛久無色欲,精漏遺泄者,非病也。
葉桂
葉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字天士,號香巖,別號南陽先生。江蘇吳縣(今蘇州)人。祖籍安徽歙縣,其高祖葉封山從安徽歙縣藍田村遷居蘇州,居上津橋畔,故葉桂晚年又號上津老人。 葉桂是清代著名醫學家,四大溫病學家之一。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