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格
清代:何夢瑤
人參 半夏 白茯苓 陳皮 柏子仁 甘草(炙) 麝香(少許,另研) 生姜煎,入麝香調勻和服,加郁李仁更妙。
□
人參 麝香 片腦(各少許) 上末,甘草湯調服。
□
熟附子(童便浸) 人參(各一錢) 麝香(少許) 上末之,糊丸,如桐子大,麝香為衣,每服七丸,燈心湯下。
何夢瑤
何夢瑤(1692~1764年),字報之,號西池,廣東南海人,清代名醫。初習儒,雍正八年(1730年)中進士,先后任義寧、陽朔、岑溪、思恩等縣縣令及遼陽州官。夢瑤幼時多病,故留心醫藥,并精于醫。官思恩時,瘟疫流行,夢瑤廣施方藥,存活甚眾。乾隆十五年(1750年),夢瑤辭官返回廣東,先后在廣州粵秀書院、越華書院主持院務,暇余繼續鉆研醫學。其所著《醫碥》一書,不但對五臟生克學說、陰陽水火理論、八綱辨證要點、治則治法等基本理論有獨到的見解,而且在內科雜病的論述中力陳濫用溫補之弊,對張仲景、劉河間、李東垣、朱丹溪諸家之醫理敘述詳明,并摻以個人見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久居兩廣,何氏對嶺南多種溫熱病的證治匠心獨運,誠為可貴。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