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清代:鄭壽金
按中風一證,原有中經(jīng)、中腑、中臟、閉、脫之情,陳修園先生《三字經(jīng)》、《從眾錄》分辯甚詳,可以熟玩。予更細為思之,夫人身原憑一氣包羅,無損無傷,外邪何由而得入,內(nèi)邪何由而得出。凡得此疾,必其人內(nèi)本先虛,一切外邪始能由外入內(nèi),一切內(nèi)邪始能由內(nèi)出外,閉塞臟腑經(jīng)絡氣機,皆能令人死。不得概謂皆由外致也。予常見卒倒昏迷,口眼?斜,或身軟弱,或周身抽掣。眾人皆作中風治之,專主祛風化痰不效。予經(jīng)手專主先天真陽衰損,在此下手,兼看何部病情獨現(xiàn),用藥即在此攸分。要知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恃此先天一點真氣耳。[眉批]知非氏曰:此解已透,然內(nèi)本先虛,所謂本實先撥,即專主先天施治,未必十治十全。須知先天之陽不易回也,先與病家說明,愈是萬幸,不愈醫(yī)不任咎。若是回陽不愈,真陰不能自生,有人能治愈此病者,愿焚其書,愿鏟其批。真氣衰于何部,內(nèi)邪外邪即在此處竊發(fā)。治之但扶其真元,內(nèi)外兩邪皆能絕滅。是不治邪而實以治邪,未治風而實以祛風。握要之法也。若專主祛風化痰,每每釀成脫絕危候,何也?正虛而邪始生,舍其虛而逐其末。況一切祛風化談之品,皆是耗散元氣之斤,未有不立增其病者。然而淺深輕重,步步有法,貴在圓通。予不過以鄙意之管見,以與同人共商之耳。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