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代:王清任
作者王清任(1768-1831),字勛臣,河北省玉田縣人,世居玉田縣鴨鴻橋。曾做過武庫生,后至北京行醫,是嘉慶至道光年間的名醫。
王清任的主要著作為《醫林改錯》,這是一部幾百年來令醫學界爭論不休的書。書中主要闡述了兩個方面的觀點。其一便是“改錯”,王清任認為,我國古代醫書中對人體臟腑的位置、大小和重量的描述并不確切,他曾在瘟疫流行的災區觀察未掩埋的兒童尸體300多例,逐一進行了解剖和觀察,繪制了大量的臟腑圖。他認為前世許多醫書的講法不正確,須改正,故書名便為《醫林改錯》;另一主要內容主要表明了他對人體氣血的一個特殊的認識。他認為氣與血皆為人體生命的源泉,但同時也是致病因素。不論外感內傷,對于人體的損傷,皆傷于氣血而非臟腑。氣有虛實:實為邪實,虛為正虛;血有虧瘀,虧為失血,瘀為阻滯。他認為瘀血是由于正氣虛,推動無力造成的,故血瘀證皆屬虛中夾實。故而他倡導“補氣活血”和“逐瘀活血”兩大法則,這就是他的著名的“瘀血說”。
王清任
王清任,一名全任,字勛臣。河北玉田鴉鴻橋河東村人。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卒于道光十一年(1830),享年六十三歲。少年愛好拳術,曾考中武秀才,又嘗捐資得千總銜。二十多歲開始行醫,三十多歲即有醫名。曾游歷灤州(今河北唐山地區)、奉天(今沈陽)等地,考察尸體解剖。后至北京行醫,開設知一堂藥鋪。著有《醫林改錯》兩卷。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