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癥用刀針法
清代:趙濂
針灸為醫(yī)門一科,須得名師傳授,遇病始能按穴刺灸,立起沉 。奈其人罕觀,余曾得異傳,用銀絲長五寸,銼尖兩頭,每逢痞塊, 瘕,腹痛,陰疽,風(fēng)寒濕痹,周身串疼等癥,非針不效。患者肉濃可刺寸許,肉薄者約刺四五分。次以紙疊折寸半濃,中錐一孔,套入針內(nèi),又以生姜濃片,亦中錐一孔,套加紙上,安艾絨灸之。雖經(jīng)時久不覺疼痛,且易愈病。出針后按癥貼膏藥,并進湯藥。
陽癰 腫,有日漸覺抽痛,以右食指遍捺患上,有一點軟陷處,內(nèi)膿已成。用右食指與大指,掐住披刀(響銅打的披刀)之口,向上輕輕斜刺患上,肉濃者刺深,肉薄者刺淺,捺盡膿水,插藥紙捻于孔內(nèi),貼以膏藥。倘癰勢延大,膿孔兜住難出,待數(shù)日后,皮肉穿薄,順其下流處,再開一口,泄凈膿毒,方易收功。果膿未熟,門開過早,有翻花腫凸之害。若肌肉太濃,刀不能透,以火針在燈火上燒紅,一烙孔口,插藥捻,外貼膏藥。背與腹用火針,要斜刺方不傷內(nèi)膜害人,惟手足針可直入。凡頭面,及疔瘡,對口,搭背等癥,俱不可用火針,閉毒助火生變。
陰疽多堅腫,驟難成膿,不易消退。惟烙以細(xì)火針,以回其陽。其針數(shù)多寡,量病形之大小,外敷溫散藥,過四日一換。如胸背生癥,用針斜刺為要。驗?zāi)撌熘E,以右食指,捺有軟處,須粗火針烙之。(陰疽附骨·披刀不能透。)孔內(nèi)插藥捻,隨貼膏藥。倘膿兜塞,數(shù)日后,順下流處再烙,則膿易凈。若針處肉濃烙口不張,以骨針穿透其口,即插藥捻貼膏藥,過二三日,方能見膿。若患口內(nèi)膿多壅塞難出,果然皮肉薄者,隨插拔膿管,釣動膿勢,自從管中涌出。管式另詳。背部與胸膺,刺艾針當(dāng)以左食指與大指,捏起患處濃皮,然后量意針入二三分。因臟腑皆系于背,而胸前為心之宮城,肌肉澆薄,恐有傷犯。惟腹肚內(nèi)空,可刺寸許。其余之處臨針時,均宜用大指掐緊穴道,讓過大筋再刺,遂不知疼,亦無所礙。
凡用刀針時,令患者口內(nèi)先含桂元肉八枚,以接補元氣,方不暈脫。若老人幼孩,及病久虛體者,皆難忍痛,不可草率動手,猝有昏脫之變。
喉內(nèi)舌下兩邊,生起累累疙瘩,吞吐不快,名曰甸氣。或舌根當(dāng)中,生肉球如櫻桃,此為梅核,皆肝氣所致。用烙鐵,在燈火上燒紅,以左手執(zhí),捺舌,捺開口,右手持烙鐵,輕輕烙之,以烙平為度。內(nèi)進逍遙散,外吹冰硼散,半月平復(fù)。
烙鐵,用鐵打成,烙頭如半粒小蠶豆大,烙柄以棉線繞緊,燒紅時,方不燙手。若以銅烙燒紅多熔化入喉,傷入性命,決不可用。
大火針陰疽放膿,所用先以筆桿竹長二寸為柄,次用粗鐵絲三寸,插入竹內(nèi),外余一寸,銼尖竹桿兩頭,用細(xì)鐵絲塞牢,方不脫落。若發(fā)散陰疽,用細(xì)火針,但以細(xì)鐵絲,仿上做法,亦在燈火燒紅,看疽勢大小。(量意用針幾下。切不可用銅火,針見火,易熔化,誤人不淺。
艾針,用細(xì)銀絲寸許,或二寸長者,一頭銼尖,一頭繞銅絲作柄。每遇寒濕,侵入經(jīng)絡(luò)肢體,走串酸痛,安艾炷灸之。
喉內(nèi)諸癥,不可輕漫用刀刺,恐日后易于復(fù)發(fā)。果腫處膿熟,必起軟小點,或生小白頭,方可用刀,刺出膿血,立時能見松快。
趙濂
趙濂,字竹泉,江蘇京口(今鎮(zhèn)江市)人。清·同治、光緒年間以醫(yī)聞名于時,撰有《醫(yī)門補要》、《傷科大成》(1891年)、《內(nèi)外驗方》和《青囊立效方》等書,其中《醫(yī)門補要》是他的主要著作。他學(xué)醫(yī)階段,攻讀了《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傷寒雜病論》、《千金方》、《外臺秘要》等古典醫(yī)藉,以及金元和金元以后的臨床主要流派的著作。擅長診法,精于望診和切脈。臨床通治各科病證,其中外科曾得專科有經(jīng)驗醫(yī)生的指導(dǎo)、傳授,成就尤為顯著。在治法方面,趙氏既熟悉古法,又能突破陳規(guī),善于變通和創(chuàng)新。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