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升藥法
清代:趙濂
用火硝、明礬各一兩,研末,入小鐵鍋內,以炭火化開,待轉成干硬,結于鍋底,再加入水銀一兩,在硝礬硬胎上,后覆一大碗于碗內,又以棉紙條蘸鹽水塞緊碗四圍,勿使走氣,復用沙灰護碗半截,用秤錘一個,壓住碗底,以棉花少許,置碗底,先文火,后武火,升三炷香時,看棉花焦黑,是藥已成,熄火待冷,揭碗刮下藥聽用。
趙濂
趙濂,字竹泉,江蘇京口(今鎮江市)人。清·同治、光緒年間以醫聞名于時,撰有《醫門補要》、《傷科大成》(1891年)、《內外驗方》和《青囊立效方》等書,其中《醫門補要》是他的主要著作。他學醫階段,攻讀了《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千金方》、《外臺秘要》等古典醫藉,以及金元和金元以后的臨床主要流派的著作。擅長診法,精于望診和切脈。臨床通治各科病證,其中外科曾得專科有經驗醫生的指導、傳授,成就尤為顯著。在治法方面,趙氏既熟悉古法,又能突破陳規,善于變通和創新。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