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黃鴻軒臂生癰癤之證并治驗
明代:喻昌
黃鴻軒手臂忽生癰癤。蔓腫無頭。痛極莫耐。外科醫(yī)者。咸謂熱毒所致。揆之平素。淡泊明志。寧靜居心。絕無生熱致毒之因。究莫識其所起也。尊公我兼。謂昌善議病。盍舍樽俎而一代庖人乎。昌曰。吾議此證。請先為致賀。后乃言之。瘡瘍之起。莫不有因。外因者。天行不正之時毒也。起居傳染之穢毒也。內(nèi)因者。醇酒濃味之熱毒也。郁怒橫決之火毒也。治火毒與治諸毒。原自天淵。蓋火與元氣。勢不兩立。以寒涼折之。則元氣轉(zhuǎn)漓矣。鴻軒于四者總無其因。不問知為胎毒之余也。凡人稟受天地之氣。有清濁之不同。惟純粹以精之體。其福澤壽算。俱不可限量。然從父母媾精而有身。未免夾雜欲火于形骸。所賴者。惟在痘瘡一舉。暗將所藏欲火。運出軀外。復(fù)其粹精之恒體。如礦金相似。必經(jīng)紅爐 煉。而渣滓與精瑩。始分之為兩。吾常以此法觀出痘者之眸子。七八日后。眼開之時。黑白分明者。精金也。赤筋紅膜包裹者。混金也。至于瞳人模糊。神光不現(xiàn)。則全非金矣。鴻軒幼時出痘太多。元氣不能充灌。又為雜證所妨。臟腑中之火毒雖盡。而軀殼間之留滯猶存。所以痘癰之發(fā)。必于手足之委中曲池者。則以零星小毒。無處可容。而潛避于呼吸難到之處耳。今之癰癤。正當(dāng)委中之穴。其為痘毒何疑。毒伏肘腋之下。原無所害。但粹精之體。微有夾雜。是亦寶鑒之纖塵。白璧之微瑕也。日者太和元氣。充滿周身。將十五年前之余滓。盡欲化為膿血而出。他人見之為毒。吾蚤已卜其為興者機矣。豈有暢于四肢。而不發(fā)于事業(yè)者哉。治法外用馬齒莧熬膏。攻之速破。內(nèi)用保元湯。托之盡出。仍以痘癰門藥為治。即日自當(dāng)痊愈。必不似瘡毒之曠日持久。但不識證。而以治瘡毒寒涼瀉火諸藥投之。適以增楚貽患耳。孰謂外科小恙。可無樽俎折沖之人耶。如法治之。潰出膿水甚多。果不用生肌長肉而自愈。
胡卣臣先生曰。以慧心辨證。竟出恒理。而降衷所以不齊。受衷所以相遠之故。盡逗毫端。治火一法。礦金一喻。驗?zāi)恳辉E。種種指示。俱足令人心開神爽。
喻昌
喻嘉言(1589-約1669),明末清初傷寒學(xué)醫(yī)家。即喻昌 ,字嘉言。生于江西新建,卒于江蘇常熟。與張璐、吳謙一起被譽為清初三大名醫(yī)。喻嘉言幼年聰敏,先攻舉子業(yè),中年曾以副榜貢生入京就讀。后因不得志歸里,剃度為僧。不久又還俗業(yè)醫(yī),并周游各地,足跡遍及贛、浙、蘇、皖,后定居常熟直至去世。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